听懂音乐,读这一本就够了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当今时代,随着通讯和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接触到的音乐也是前所未有地丰富。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我们往往抱以一种放松、娱乐的心态,然而,在欣赏爵士、摇滚、现代电子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硬着头皮陪女友听音乐会,如何能不打瞌睡,还能认真评论两句?家中添置了高级音响,想放点“层次丰富的好音乐”。要怎么选择?孩子学乐器,光练技巧不走心,听着别扭,但不知怪在哪里?看电影,听到感动的配乐,但就是说不出配乐为啥那么有感染力?“死神敲?的声音”“狂?暴雨后的大地回春”都是什么?乐评家能说人话吗?看过好几本音乐家传记,然而,到底应该如何欣赏?多芬?世界音乐菌感叹啦:原来,我们似懂非懂,或始终没懂。其实,这些问题归到一起,就是一个灵魂质问:怎么听懂音乐?

这问题看似轻巧,但真要回答起来,是不是要把音乐长河所有伟大的作品听一遍,啃几个大部头的百科全书才能摸清门路?

还有,是不是“不会唱歌,不会乐器“,就会比别人听音乐的能力差上一截?

世界音乐菌之前也纠结了很久这个问题,直到看了这本书:美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艾伦·科普兰的《如何听懂音乐》。

??一本书,讲懂如何“听音乐”

这可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生于年11月14日的科普兰,是20世纪创新者中的先锋,曾凭《我们的小镇》提名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今年岁的老爷爷,除了写曲,拿奖,研究了一辈子的事儿,就是“如何听懂音乐”:在年至年之间,他在纽约新学院大学社会研究学院做过15场关于如何听懂音乐的系列讲座,为外行人和音乐专业学生讲解他的听音乐之道。

他毫不留情地“批评“过世面上流行的一些“如何听懂音乐“的观点:“尽管许多钢琴家用了一辈子的时光去弹奏名曲,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仍略显肤浅。至于那些做音乐普及工作的人,一上来就用天花乱坠的故事和叙述性的标题来解释音乐,继而在名曲的主题上加些歪曲的顺口溜作为结尾,这对听众的问题过于小儿科了。”

连同行都挑刺儿,也真是犀利...不过,的确,老爷爷对如何听懂音乐这门学问,有自己非常独到且经典的见解。而且,身为作曲家的他来讨论这个问题,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本《如何听懂音乐》,已经风靡了大半个世纪,在美国畅销多万本期间还经过了多次修订,科普兰在其中提出的听音乐的三个层次“感官,表达,纯音乐”也为无数人真正“欣赏“音乐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一本书,讲懂如何“听音乐”

他在书中,解答了我们最常遇到的那些困惑:

Q1:是不是听哭,听开心了,就意味着我们听懂音乐了?A1:当然不是。“不少自认为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去听音乐会时为了自我放松,把音乐是为一种安慰或者逃避。借此进入一个理想世界:人们在那里无需思考日常的现实生活。当然它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它们走神儿,它们被带入一个梦幻世界。这种梦幻起于音乐,也关乎音乐,但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进去。”简单来说,就是音乐的确很容易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境界,但是,这种“上瘾”感恰恰是我们要警惕的。如果你经常在音乐平台评论区深夜emo,那可能是这首歌让你想起了一些人和一些事,但并不代表,你听懂了它。Q2:咱们常常说“乐盲”,那乐盲和会听音乐的人到底用什么来分别?是不是不会唱歌就是不懂音乐?A2:当然不是。“理解音乐的唯一必要条件是,你能够把特定时刻听到的音乐与在不久前刚刚听到的和即将听到的音乐联系起来...可能是辨识出一个曲调,你会知道你正在听的曲子是其中的哪一个部分,而且有可能知道接下来会听到什么。“简单来说,科普兰的意思是,只要你在听一首曲子的任何一个小节的时候,你知道它们的差别,知道它们有的是在之前出现,有的是在之后出现,他们是不同的——你就能够聆听音乐。至于会不会乐器,唱歌动不动听,那都不是问题。Q3:经常有人说xx作曲家很伟大,那区别伟大和平凡的标准到底是啥?“一首好的乐曲必须给人一种流动感,一种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的连贯感。音乐学院所有最低级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原理,而一旦运用了这个原理,就是向最伟大的作曲家发出挑战...连续性和流动性,也就是那条“长线”的创造,是决定每个作曲家成败的关键。到这里,好像大概明白了“怎么听音乐”...但是,有读者就会问,上文的“长线”是什么意思呢?科普兰也从这里开始了更为复杂与理性的叙述:他接着带领读者一起来从音乐的要素、结构和曲式出发,开始真正“听懂”音乐。“......只有当你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去听;不仅是听,而且是带着某些目的去听,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该怎么做听前准备,怎么从听音乐到“欣赏”音乐,怎么更好地理解那些伟大的作品,这本小书里,一一都提供了答案。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忽视自己作为听众的“重要性“,却忘了只有当听众在认真“聆听”,这些作品才被赋予了完整的意义。也许从来不是对音乐“一窍不通”,也不是缺少所谓的“音乐才能”:我们只记得听见音乐,而离“聆听”,就是这一步之遥。用这本书,走上这重要的一步,会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音乐风景。??一本书,讲懂如何“听音乐”

点击视频号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