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的鹰,安静却能气势磅礴
历代大家中,有不少画鹰的高手,远的如宋代的宋徽宗、明代的林良、清初的八大山人,近现代还有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当然,潘天寿也是其中的高手。
鹰和山花野草是潘天寿一生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每一幅作品的结构都险中求平稳,雄浑奇纵、以险绝为奇,落笔大胆,气势磅礴,具有现代结构美与振奋人心的力量感。
久鼎春拍藏品
潘天寿(-)
松石雄鹰图
年
设色纸本长卷镜框
×cm约47.2平尺
款识:偶作指画,气象在铁岭、清湘之外矣。一九六五年深秋雷婆头峰寿者墨。
这是一副潘天寿在年所绘的指画。
潘天寿在年所画的《穷海秃鹰图轴》,也是以指墨画就,画上题:“久未作指画,殊感生涩,未能尽意,悬壁自视,有怀且园矣。”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潘天寿选择鹰为题材,极有可能是想探索指墨的丰富技法。
他曾说,指头画跟毛笔画相比,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指头运墨运线所形成的特殊情趣非毛笔能替代,但运指在粗细浓淡的控制方面不如毛笔能随心所欲。他画指画不是为了炫奇夸异,而是为了笔情指趣互为参证,求一创变的途径。
鹰的体格雄壮、性情凶猛,栖息在高山大川,给人以高远的力量感。这与潘天寿所追求的雄强霸悍的画面意境是吻合的。加之鹰本身造型整体性强,较为适合指墨表现。想来,潘天寿画鹰时,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此前他笔下的鸟类只有八哥、白头翁等题材。
潘天寿存世作品很少,在20平方尺以上的巨幅作品不过数十幅,而这副画的尺幅达到了47.2平尺,实在难得一见。且这还是一副以指代笔的指墨画。画中4只老鹰,既有高瞻远瞩者,也有俯视逼人者,有敛翅,也有振羽,鹰身用指掌涂抹,结构准确,略带夸张。头部用指甲勾出尖喙和利目。画面虽然画的是鹰静立的姿态,但高耸的脊背和圆睁的眼睛暗示了欲动未动的内在力量。
潘天寿的鹰有一种高风峻骨的霸悍雄强基调,他改变文人画中过分注重理想的局面,而是有意识的对所描绘的鹰形象进行夸张造型,以此强化其内在精神。如这幅画中所绘,他笔下的鹰一般都取静态,却能气势磅礴、粗狂霸悍、威风凛凛、趣韵无穷,传达一种鹰的蓬勃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
这幅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潘天寿控制大画的超强能力。力能扛鼎的笔线、奇崛明豁的构图处理、简括而不失丰富的墨色、高风峻骨的意境营造,都使得他的巨作充盈了至大至刚之气。将鹰、苍松和烂漫的山花、奇石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潘天寿擅画的内容,而且也是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题材。全图生机勃勃、气象热烈,山水与花鸟结合,传达了不同于古人的新时代的审美意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