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60后的童年跳房子爆米花放电影,
如果说青春是一个被心上人咬过的苹果,其中既有辛酸又充满美好,那么童年就是一块甜蜜饯,甜蜜的味道也让人流连忘返。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斑斓的颜色才能勾勒出纯真的画卷。无论你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你一定有一个难忘的童年。
著名作家夏巴尼曾经说过,童年乃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人的品性在童年开始形成,我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童年时的所学与所为。
童年对于我们毕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关于童年的回忆,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童年的记忆也是不同的。
在当下电脑、手机游戏风靡网络的时代,大多数孩子都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那么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
甚至连彩电智能设备都没有的60年代,那些人们是怎样度过属于自己的童年呢?
如今的60后的身体与容颜渐渐衰老的同时,也在过往的回忆中寻找着不断褪去色彩的童年,那些纯真的日子里,是永远回不去的地方,也是永远镌刻在心中的美好。
动荡的60年代
对于60年代的人来说,此时正值建国初期,国家刚刚起步,各项政策方针都是边走边做,摸着石头过河。
大部分出生于60年代的孩子们都是没有学上的,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良好的教育。
没有学习先进的思想,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人人跟党走的光荣使命感在每个孩子心里油然而生。
孩童生活乐趣多
精神的匮乏与物质的短缺难不倒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每个孩子小小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鬼马精灵,能够无中生有并且乐在其中。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孩子们平日里最大的乐趣,那就是“到处跑着玩”。
在60年代,大多数地方还是农村的形象,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善,没有平坦笔直的公路,有的只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在树下嬉戏打闹。
趁着大人们都去劳作了,家里的小孩子成群结队地去找乐子。他们无忧无虑地赤脚奔跑在乡间小道上,渴了就捧一捧溪水喝,玩得累了就躺在树脚下。
还有调皮的孩子王带着头去偷邻居家的瓜,在这天地广阔间,肆意地享受青春的汗水,炎热的夏天可以打水仗来消暑,寒冷的冬天也阻挡不了玩耍的脚步。
除了老鹰捉小鸡,捉迷藏这些简单的小游戏,孩子们还自己发明了“跳房子”。
只需要几颗石头一根粉笔,在地面上简单地画出格子,很多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有些游戏大家可以一起玩,而对于性别取向非常明显的游戏可就男女有别了。
比如说女生喜欢过家家,围在一起跳皮筋。而调皮的男生们更喜欢体力上的运动。
他们互相追逐打闹,三三两两蹲在地上斗陀螺,弹石子,还有野小子从田间地头捉蚂蚱斗蛐蛐,吓得女生们东躲西藏。
小“零食”好味道
60年代我们才刚刚能填饱肚子,逢年过节能吃上点肉食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大饱口福了,几乎大部分家庭一家男女老少十几口人的吃穿用度都要用票据去换。
吃饭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不过对于60年代的孩子们来说,自己可以想办法做点小零食出来。
每到农忙的季节,他们偷偷自己留一小袋玉米,然后拿到专门做爆米花的地方。
玉米粒在黑色的炉子里转来转去,孩子们的口水也在嘴里翻来翻去,在孩子全神贯注地盯着炉子时,只听“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随之爆米花的香味儿就弥漫了整个空气。
孩子们个个欢欣雀跃,手舞足蹈,顾不上爆米花的滋滋热气就连忙往嘴里填,个个吃得满脸都是爆米花的渣渣。
除了爆米花之外,地里头刚挖出来的红薯,树上掉下来的板栗,刚成熟的野果子,用衣袖擦一下,直接就塞到嘴巴里,虽然不比现在的饼干薯片,但吃起来也是有滋有味,快活赛神仙了。
光影里的趣味世界
60后的孩子虽然看不到彩色的电视,更不知道什么是音乐什么是电视剧,但他们也有独特的娱乐活动,那就是看电影。
每个星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孩子们顾不得吃饭,就都涌去了村口,因为那里有会动的稀罕“玩意”。
孩子们最盼望能看到骑着自行车的放映员们,远远地看到放映员,就连忙跑回家通风报信。
只要有看电影的消息,半个小时内就能传遍整个村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拖家带口地都赶去村口广场看电影。
跑得快的才能坐在前排,还不到播放的时间,孩子们摩拳擦掌个个奋勇争先,提前从家里跑到村口抢占地盘。
在那个电子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投放在墙上的黑白电影带领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里,充满着懵懂与好奇。
电影的种类虽然不多,但能看到上活灵活现的人,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那时候的电影多以抗战片为主,尤其是家喻户晓的《地道战》等抗日电影。
在那时候,抗日战士们是孩子们心中最崇拜的英雄,看完电影,孩子们纷纷模仿起军人士兵,假装扛起炮弹火药向敌人开火,让自己也享受当一把当英雄的光荣。
刻苦学习不怕困难
玩归玩闹归闹,学习可不能开玩笑,虽然条件差,但学习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还是有必要的。60年代正值学习雷锋好榜样,到处都贴满了学习雷锋的标语,孩子们也以争当学习标兵为目标。
除完草放完牛,收起一天的浮躁,趁着天色未晚,拿起黄色的小布包,在煤油灯下努力学习着。
但煤油点起来熏眼睛,也很费钱,普通人家点一会儿就要早早地睡觉了。
孩子们学习的条件也很艰苦,泥土搭的讲台,嵌在墙上的石头黑板,只有板凳没有桌子,更没有铅笔。
孩子们听完课,自己用上一截小木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学习的时间还是有限的,因为等到农忙的时候,学校还要给孩子们放假,回家帮父母干农活。
喂猪割草收麦子,这些听起来简单的活,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在干活的闲暇之余仍然不忘捧起一本书刻苦学习。
当60年代的人再回想起这些童年的美好,心中也免不了荡起层层的涟漪。那时候的小伙伴们都已不在身旁,曾经的故乡也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
虽然日子越过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新花样新玩法层出不穷,但是当初无忧无虑的童年再也回不来了。
和泥巴,抓鱼虾,果树下,偷个瓜,捉迷藏,过家家,这些美好的童真一去不返,如今虽已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仍然忘不掉那段旧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