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追我呀为什么孩子都喜欢被人追着玩,
自打小北辰熟悉了跑这个象征人体发育趋于完善的大动作以后,北辰妈又遇到新的疑惑了!那就是——孩子怎么可以那么喜欢被其他人追?
每当小北辰发现了北辰妈跟在他身后时,他总会以为我在和他玩你追我赶的游戏,然后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迈开步子跑得欢快,一边往前奔的同时还不忘了几步一回头地确保你是否有在认真地在追他……
特别是在小北辰洗完澡后,北辰妈拿衣服给他穿上时,这娃大概油然而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撒腿就在床上跑,甚至还躲到窗帘后!北辰妈只好不知疲倦地追在小北辰身后,每穿一件衣服就得大手捞他一把,这时便能听到怀中的小人儿迸发出一串宝宝独有的咯咯笑声。
小北辰很喜欢北辰妈和她玩“捉人”游戏相信很多家长也有如此甜蜜的苦恼吧!宝宝会跑了后偏爱于追逐游戏,哪怕大人压根没有追宝宝玩的心,宝宝也会自作多情地跟你玩上一轮你追我赶的小游戏。且不仅仅是1-6岁的幼儿宝宝们,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也对追逐游戏情有独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如此热爱追逐游戏呢?追逐游戏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今天就由北辰妈为各位家长科普一番。
一、什么是追逐游戏
在幼儿园里,要是问起孩子们最喜欢哪项游戏,可能孩子们大多会选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老狼老狼几点钟等带有追逐性质的游戏。
美国心理学家史密斯(P.K.Smith,)描述追逐游戏的行为模式为:出声的笑、不出声的微笑、追、逃、吵闹。还有一些其他研究将追逐游戏描述为:奔跑、跳跃、互相追逐,伴随着高声大笑、大叫或扮鬼脸的行为。
我们可以发现从其定义中,除了必要的追逐,另一个因素便是笑,也就是说追逐游戏本身已然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快乐。
二、那么追逐游戏的快乐来源于什么?
1.对捕食者的恐惧,演化为追逐游戏的快乐
一百多年前,哲学家和博物学家KarlGoros(ThePlayofAnimals,)指出:由自然选择的年轻的哺乳动物在逃避追逐中获得快乐,因此他们会参与这样的游戏并在不断重复之中开发有利于生存的技能,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逃避捕食者和敌人。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捕食和同类攻击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特别是在幼年时期。能否有效避开敌人是决定它们生死的先决要素,所以当动物在躲避真正的捕食者时,其心理是恐惧。可当一只动物是在玩耍中练习如何摆脱猎食者的技巧时,其氛围虽然是紧张的,但结果却是绝对安全的,那么此时的动物便可以安心地享受肾上腺激素上升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其心理是快乐。
因此,我们最大的真正恐惧在游戏中变成了我们最大的快乐,这并非巧合。如今的孩子们虽然不再需要为生存做以上准备,但这种天性依然保存了下来,在追逐游戏里重复上演。
2.感受对自身更多的控制力,追逐游戏带来不一般的成就感
试着回想一下,宝宝从会抬头、翻身、爬行到站立、奔跑,每完成一个大动作,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能以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时,宝宝总会惊喜得尖叫连连。
而当追逐和被追逐行为发生时,孩子需要在跑、跳、追、打闹等活动中重复练习和巩固各种基本运动技能,需要通过思考如何抓到他、如何走捷径、如何出其不意地偷偷接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调整自己的反应速度,动作频率与移动速度来躲避、追赶假想的敌人完成游戏……
在看似无意义的追逐和跑动中,在一定探索的边界里,孩子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什么部位用力可以跑得更快、什么距离伸手便可以抓住对方、何等大小的空间可以钻过去等等,从而逐渐建立起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自知、自信和自尊。
3.被追逐的过程中,获得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