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鹰不能免疫蛇毒,却能吃毒蛇
非洲平头哥蜜獾能将毒蛇当辣条吃,老鹰自然也有这本事,但二者之间不同的是,蜜獾的体质可以免疫毒蛇的毒素,而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老鹰并不能免疫毒蛇的毒素。
所以,老鹰在捕猎蛇类时,也可能中毒而亡,并且存在“主动服毒”以及“被动中毒”之分。
老鹰捕蛇技巧
鹰科下的所有鸟类,都能统称为老鹰,其中最大的角鹰体长约1米,翼展可达2米,但体型最小的雀鹰体长只有35公分左右,虽然鹰科之间鸟类相差甚大,但它们都以肉类为食。
人类的视网膜上存在一个中央凹,但在老鹰的视网膜中有两个中央凹,其中一个专门向前看,另一个负责向侧面看,并且每个中央凹的接受光线细胞高达人类的六七倍。
此外,老鹰的瞳孔较大,能够减少光线进入眼睛时产生的衍射,并且视网膜中血管数量偏少,可以减少光线的散射。
所以老鹰的视力可以精准捕捉10公里以内的事物,最远处可以观察至30多公里,通常它们会在空中不断盘旋,只要地面的猎物(蛇、鼠、兔等等)一旦有所动静,这一切都没法逃过老鹰的眼睛。
当老鹰确定捕猎目标时,它就能以接近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高速俯冲下去,如果猎物发生移动,老鹰也能在途中微调方向,等快要接近猎物时,老鹰会展开翅膀减速,并且使出尖锐的利爪开始抓捕猎物。
一般情况下,老鹰抓起猎物后会再次起飞,然后转移到它认为安全的地带进食,如果猎物较为庞大或者反抗激烈,它也会将猎物抓至高空后将其摔死,最后再转移至其他区域进食,比如山羊或者一些家畜。
当然了,老鹰在捕猎毒蛇时,也会采取这样的捕捉技巧,但不同的是,不管是突袭还是正面交锋,老鹰首先要精准的用利爪压在蛇的七寸部位,然后再用另一只爪子按在蛇的尾部,当双爪完全压制住蛇之后,如果威胁较大,老鹰会当场啄死或啄的半死不活,如果威胁较小,老鹰可能抓到了就走。
通常情况下,蛇是斗不过老鹰的,但这并不代表蛇就没有杀死老鹰的能力,反而很多情况下,蛇跟老鹰会同归于尽,但几乎看不到“蛇活鹰死”的局面。
这是因为老鹰如果没法准确的用利爪压住蛇的七寸,蛇就会对老鹰发起进攻,如果蛇的毒素进入老鹰体内,那么老鹰必死无疑。
毒蛇的毒素需要进入血液才能生效
毒蛇的毒腺位于它的颅腔内部,正常状态之下,毒蛇的毒腺都会处于“满毒状态”,当它在捕猎时,毒腺内的毒素就会通过它的毒牙,进入猎物体内,从而完成捕猎过程。
当然,当毒蛇遭遇危机时,它们也会通过撕咬方式进行防卫,因为这是它们的独特攻击手段,而不是像蟒蛇一样通过缠绕挤压的方式作战。
蛇毒是毒蛇毒腺内分泌的液体,主要以毒性蛋白为主,大约占比90%左右,其中酶类跟毒素大概有20多种,比如神经毒素、膜活性肽、舒缓激肽增强肽、肌肉毒素血因子等。
其余部分为氨基酸、糖类、脂类、生物胺及无机盐等,如果看不懂,你就只要记住蛇毒的主要成分就是“毒性蛋白质”,毒蛇的毒素想要生效,就必须跟血液发生直接反应。
如果毒蛇的毒液被其他生物吞下,那么其中的毒素蛋白质也会被胃液分解,也就是说毒液会变成无毒的液体。
老鹰是如何避免被毒蛇咬到的?
前文说过,老鹰主要用利爪压住蛇的七寸,而毒蛇的毒腺又全部集中在头部,所以被压制七寸的毒蛇,头部活动范围极其有限,无法对老鹰构成威胁。
即便老鹰大意了,它的爪子被毒蛇不小心咬到,那也完全不用担心老鹰,因为老鹰的爪子具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毒蛇的尖牙无法刺穿角质层,自然毒腺内的毒素也不会进入老鹰的血液中。
而且在老鹰压住毒蛇七寸后,就会攻击它的头部,当毒蛇头部被老鹰吞下之后,毒蛇的躯干就变成了“辣条”,再也没有任何威胁。
有小伙伴就问了,毒腺不是在毒蛇口腔内吗,老鹰吞下去不要紧吗?
前文讲过,蛇毒需要进入血液才能生效,在毒液进入老鹰胃部之后,经过胃部的消化,其中的毒性蛋白质会转化成无毒物质。
但老鹰吞下毒蛇头部之后也会存在死亡的危险,那就是老鹰的口腔、食道、胃部等等都没有溃疡,否则毒素在没有完全分解时,就会进入血液中,最后只能一命呜呼。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老鹰在跟毒蛇正面交锋时,就被毒蛇咬到,那么老鹰最后就会中毒而亡,但毒性的发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毒性没有彻底爆发前,老鹰仍然能将毒蛇消灭。
所以,不要觉得老鹰是蛇类的天敌,就误认为老鹰跟毒蛇交锋时,能%碾压毒蛇,就拿狮子猎杀水牛来说,狮子跟老鹰同样属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但每年狮子在捕猎过程中被水牛意外反杀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有疑惑的话,随便去网上一搜就能看到很多案例。
最后再提醒下各位小伙伴,虽然知道蛇毒的主要成分是毒性蛋白质,需要进入血液中才能发挥毒性,但千万不要以身试险,更加不要随意接近毒蛇,如果不幸遇到,赶紧躲到安全地带才是上策,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注:以上仅探讨蛇毒,其他毒药请勿相提并论,珍惜生命,远离毒药。
——END——
感谢您的点赞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