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聪明与逻辑,遇上智慧和美学名家鼻祖惠施
提起庄子,就必然想到惠施。就像提到惠施,也不能不想到庄子。二子的交往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庄子》一书,涉及到惠施的地方达14次。二子都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士人,博学又思辨。作为庄子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惠施眼中的庄子是什么样的呢?
一、庄子的毒舌
人各有志。有人喜欢“宝马雕车香满路”,有人偏爱“野蔬充膳甘长藿”,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我的朋友兼老乡宋国人庄子就是后一种人。他很有个性,不跟官府打交道,不跟混迹于上层社会的学者交朋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活得逍遥洒脱。
庄子画像由此可见,庄子的交友原则是多么苛刻!
而我,走了一条跟他不一样的路:当官。在我们那个年代,士子们大都削尖了脑袋往仕途上混。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学而优则仕,被大多数士子奉为经典。列国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延揽人才,士子们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我的最高官职做到了魏国相位,相当于魏国的总理。我活跃在政坛上,提倡合纵,以抗暴秦,为七国之间的均衡而奔走呼号,希望能够仕途上做出一番事业。
《大秦帝国》魏惠王按照庄子的交友原则,我是根本入不了他的眼的。因为我就是混仕途的那类学者。但是,他却把我当作朋友,而且跟我特别说得上话。
按说,清高的庄子能把我当朋友,我应该荣幸之至。可是,他常常挖苦我,让我很尴尬。最让我气愤的一次,是我坐上魏国相位时,庄子找上门来嘲讽我。
他给我讲了个寓言故事:“南方有一只凤鸟,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凤鸟从南方飞往北方时,看到一只老鹰正在抓一只死老鼠吃。老鹰看到凤鸟飞来,吓得赶紧把死老鼠藏在身下,生怕被凤鸟抢了去。”
这是我和庄子的首次会面,可以说是别开生面。庄子损人不带脏字,却句句扎心。在他看来,我坐上魏国相位,就跟老鹰吃了死老鼠没啥区别。
关于庄子赴梁,坊间传闻他是来和我抢相位的。其实这样的小道消息我是怀疑的,因为他本清高,志不在此。在我相梁之前,芈月的父王楚威王就曾请庄子出仕,但是庄子说,他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也不屑于当官!可见,庄子对政治是感到厌倦的。这一态度贯穿他的一生。
《芈月传》楚威王还有一次,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结果我种出来的葫芦特别大,用它来装水吧,葫芦太脆,根本提不起来。把它当瓢使吧,瓢又太大,没地方放。我告诉庄子,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
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你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胸怀过于狭隘了!”
我真后悔,为什么要跟他说大葫芦的事儿。
这样的事太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想跟他交往,每次被他挖苦完,内心竟酸爽到不行,也许正如有人所说,“痛苦的累积叫人生”吧!
二、庄子的境界
庄子生活非常清苦,有时甚至到了断炊的地步。尽管窘困若此,但他的精神世界却非常丰富。在同时期的士人当中,不说一枝独秀吧,也称得上清奇。
虽然,在无数次抬杠中,几乎每次受伤的都是我,但从学识上来说,我和庄子不相上下。如果允许我穿越的话,后世文献《世说新语》中所云“其书五车”,说的就是我。我喜欢运用所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经验等与天下辩者辩论。
而庄子,“其学无所不窥”,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其学识之渊博不在我之下。
《庄子》不同的是,我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