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原本叫启蛰,关于它的诗句,大都与此天

自古我国便重视农桑,为了指导农事,所以出现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创的立法,堪称古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这也就意味着,惊蛰一旦出现就标志着仲春时节自此开始,天气逐渐回升,雷雨多了,蛰虫苏醒,人们可以开始春耕了。其实,一开始惊蛰被称为“启蛰”,“启”有开始之意。“启蛰”意思就是蛰伏的动物逐渐苏醒。仔细留意和追溯汉字文化,就会发现日本至今还在使用“启蛰”这一说法。既然“启蛰”就足以形容这一节气,为何后来又改名为“惊蛰”呢?相传,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惊”字。到了唐朝“启蛰”被恢复过来,不过人们已经习惯将其称为“惊蛰”,久而久之,惊蛰便代替了启蛰的说法。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意思是惊蛰前后雨水充足,阳气回升,桃花开始吐露芬芳,粲然绽放;“仓庚”指黄鹂,黄鹂回归,趁着花红柳绿的美好时光快乐鸣叫,一派春暖和煦的舒心场景;“鹰化为鸠”这一候是古人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大寒时越发厉害的“鹫鸟”,也就是老鹰,在惊蛰时候变成了斑鸠,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虽然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瑰宝,但由于古人认识有限,难免会出现一点差错。惊蛰时节正是气温回升的艳阳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就是“春雷响,万物长”,更有这样的说法,蛰伏的动物是被春雷惊醒才会钻出土地。其实,有的昆虫是听不到声音的,叫醒它们的不是春雷,而是土地里慢慢升腾的“阳气”。正因惊蛰与“春雷”有关,所以描写这个节气的诗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春雷”的意象,一起来看看吧!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四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一场春雨贵如油,微微细雨让众多花草焕发生机,一声春雷唤醒万物,预示着惊蛰来临。辛勤的种田人一年能有几天空闲,惊蛰一到春耕就要开始了。诗人从春雷、春耕写起,点明惊蛰时节的时候和该时令农人的日常生活,寥寥四句完美总结出惊蛰这一节气的特色。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这几句词出自宋代诗人范大成的《秦楼月·浮云集》,是上阙内容。诗人在这阙运用多种意像“浮云”“轻雷”“鹁鸠”“绿杨”“风”等描绘出惊蛰时节的春意盎然:随风聚集的云朵,春雷阵阵,响声由远及近,风越来越急,吹得路两边的柳树、杨树东摇西晃,鹁鸠预感到春雨将至叫声越来越大,多美好的一幅惊蛰春雨图。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这四句诗出自元代文学家仇元的《惊蛰日雷》,同样提到了春雷——“坤宫半夜一声雷”。半夜响起一声春雷,惊动了花草和蛰虫,清晨一看沉睡的昆虫已经苏醒,蛰伏的洞穴开了个洞,娇艳的花朵也悄悄开放;回想起昨夜的情形恍如梦中:电闪雷鸣,疾风呼啸吹打着窗户,以至于将放在桌子上的烛火都吹灭了。三首不同的诗词均提到惊蛰“春雷”这一显著气象,让人不自觉想起借助微雨西风的万物生长的模样。烟花三月,桃红柳绿,蛰伏的昆虫蠢蠢欲动,农人开始春耕,我们也应该抓紧稍纵即逝的春光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往期精彩推介康震画图猜诗这种考题形式,早就有人做了,是谁你一定想不到二月二龙抬头为何要剪发?今年估计不行,因为tony老师还未上班四句描写立春的古诗词,或活泼或忧伤,写活了春景四句关于大寒的古诗词,描绘隆冬别样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麻烦告知,立删多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2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