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悬崖峭壁凌空一脚换来雏鹰展翅高飞,同

图片源自网络我们应该都听过小鹰学飞的故事。大多是鹰妈妈在悬崖峭壁上狠命的一推,小雏鹰在坠落的过程中拼命挣扎,终于换来展翅翱翔的快乐与自在。道理浅显易懂,只是我们身为人母,在关键时刻能不能像鹰妈妈那般决绝,有没有这“临门一脚”的果敢。其实作为宝宝来讲,与妈妈“同为一体”到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个体”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多需要磨合和历练,然后才是成长。图片源自网络有位心理学家在做动物实验时曾遇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心理学家给小猴子一些木块,让它用木块换糖吃。换到后来,木块用完了,它就用自己的尾巴来换糖。为什么看起来挺聪明的小猴子会做出如此可笑的决定呢?即便是再笨的孩子也不会用自己的手或脚去换糖吃吧!原因在于,猴子不能把自己同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而人则不同,人能够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人有自我意识。有无自我意识是动物和人在心理上的分界线。图片源自网络然而从人类心理发展上看,在胎宝宝时期,胎儿生活在妈妈体内,他感觉到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就是他,他就是妈妈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妈妈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没有妈妈或妈妈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与妈妈的心理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其实宝宝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与妈妈在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分得越开,也就意味着成长得越好。《目送》里最广为流传的那段话就是最好的诠释: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不过心理学者同样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儿童的心理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形成自我意识。图片源自网络大约在1岁半至2岁时,宝宝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且能用名字和代词“我”称呼自己,这标志着儿童开始把自己从客体转变为主体来认识,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引导宝宝认识实际的“我”,可以通过一些比较,使宝宝逐渐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妈妈可以让孩子同过去的“我”比较,用笔记、摄影、录音记下孩子的成长过程,过一段时间拿出来让孩子看看、听听,让孩子由此知道“我”的进步、退步或停滞。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比较;认识自己的发展状况和能力水平,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孩子与成人和优秀人物比较;认识自己的差距,提高孩子努力和进取的意识。让孩子同进行活动前后的“我”比较;给孩子布置一些他做起来吃力,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使孩子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另外,成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成功的范围越广,孩子对自己的全面评价也就越高。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的个性,使自我意识中积极的成分占主导地位,从而促使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图片源自网络孩子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排和处理自己同周围世界以及同别人的关系,怎样评价自己的能力,具有什么样的自我价值观,树立什么样的自我形象,直接地影响哈子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能否保持心理健康、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前进和发展。一个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孩子,会在各方面表现出优秀的才能,经常取得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出现了不良倾向,又没有及时调整,会使孩子的个性和行为发生偏异,以后矫正就困难了。所以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1、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2、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让孩子通过不断地对比、改变、调整来合二为一,让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成为优秀的自己!图片源自网络遗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与妈妈一部分分开、另一部分还连在一起的状况,这是一种不完全的成长。换一种说法,就是: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他的自我与妈妈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种界限的不清楚可能会导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听自己的话,多好啊!并为此而沾沾自喜。然而长期下来,对于孩子未来的独立与担当将会是极大的隐患。可想而知:如果把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这样的安全感是很不稳定的,即便是父母又如何?很多父母注定只能陪伴孩子半生时光,剩下的路,还要自己走;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因为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所以它非常稳定可靠。当然,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也就是说,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担一切,拒绝别人在情感上和行动上的支持。相反,这种人恰恰是情商非常高的。因为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个人与他人接近,但没有近到可以失去自我的程度,也没有近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自己还是自己,别人还是别人;与此同时,自己也不会离别人太远,不会远到丧失爱自己想爱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自己真正需要的时候,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不虚假的安全感与温情。即使在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朋友之间,只有每个人都有清楚的自我界限,才能够更好的给予对方帮助。两个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简单地说,作为父母,要学会让孩子做独立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既能够独自承担风吹雨打的历练;也能够感知阳光雨露的温暖;既知道好好爱自己,也懂得珍惜每一个与自己一路同行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