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熬出生命菩提
文/谭玉峰
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没有人能够替你去承受。你能做的,就是隐藏心事,一边咬牙挣扎,一边负重前行。无助时,自渡。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生活的真谛是:你熬过了什么样的痛苦和抗争,最终就能造就一个什么样的你。有人说:“苦出来的才是生活,熬出来的才是日子,逼出来的才是人生。”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在时间的见证下,熬出生活的意义。
老鹰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飞禽,它体型庞大,性子桀骜不驯,喜爱翱翔于天际,就连多米的高峰都能飞过去。而且老鹰的爪子非常锐利,能够将捕捉到的动物撕成两半,所以一些小动物一旦被老鹰抓住,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在古代,很多身份高贵的人都喜欢驯养野生动物,比如野马、狐狸和老鹰等等,这样不但能够显得他们的身份尊贵,还能让这些动物为他所用。可是野生动物天生是喜爱自由的,它们并不甘心屈于人下,所以驯服这些动物也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老鹰,天性桀骜,原本就是喜爱翱翔于空中的,若要想驯服它就更加艰难了,因而要驯服老鹰就必须和它进行意志的较量,这就是“熬鹰”。
熬等于坚持和专注。如果你熬过粥就知道,把生米煮成一锅好粥,需要时间的沉淀。
所谓“熬”,不是瞬间完成的动作,而是持续发力的过程,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而是能量积蓄的过程,不是人生命运的妥协,而是生命升华的过程。熬,看似很艰苦、很窘迫,实际上是在充电、在进取。有些人熬着熬着,成功了;有些人熬着熬着,消失了。竹子熬了4年,仅长了3厘米。可是从第五年开始,每天长30厘米,仅用六周时间就长到了15米。但,有多少人,没熬过那3厘米呢?所以说,熬是有讲究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努力坚持,这并不算熬,因为这只是在随意打发时间,对生活产生不了什么价值。但是,如果在坚持之外再加上专注,那就是主动为生活创造价值,这才是熬的本质和意义。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就算在千磨百折中,也能成为击不垮的人。艰难岁月,熬得住,出众;熬不过,出局。好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无论多大年龄,面对何种困难,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熬”。熬,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低谷时,蓄能《菜根谭》中说:“伏久者,飞必高”。如果你能在低谷中再撑一撑,在绝望里再熬一熬,命运也许就会截然不同。你有多能熬,就有多出众。因为,熬,是一种厚积薄发的沉淀。毕竟,所谓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正是因为低谷时的不认输,熬过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老鹰再厉害,还是逃不过人类的追捕,但老鹰天性桀骜不驯,即便被抓住,也不会轻易屈服,所以人类要想驯服老鹰还需要经历一个极为艰辛的过程,这是一场比拼意志力的过程,并非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古时候,有一种行当叫“熬鹰”,只有拥有坚强意志力的人才能成功熬鹰。一般来说,猎人会选择最凶猛的老鹰来熬,这种老鹰生性警觉,善于飞翔和隐藏,视觉非常敏锐,一旦被驯化,能有大用。可是这种老鹰的意志力通常也很强,简单的肉体折磨根本不能让它驯服,唯一的办法就是摧毁它的意志力,让它深切地感受到死神即将来临,那时它才会屈服听话。而要摧毁老鹰的意志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连续几天不让它吃饭和睡觉,让它受尽煎熬,锐气才会被逐渐地磨掉。同样的,在这几天里,猎人也不能吃不能睡,所以这就等于是人和鹰意志的较量。第一天的时候,猎人会先把捕捉来的老鹰用铁链锁住,关在一个笼子里,再在笼子外面放上一碗清水和羊肉。通常这时,老鹰会表现得很顽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或者会一直扑哧着翅膀,企图逃脱牢笼。可是猎人不会理它,任由它折腾,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猎人就在笼子外生火烤肉,老鹰则怒瞪着猎人,丝毫不肯屈服。到了第二天,老鹰被饿了一天后,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了,这时,猎人会把羊肉和清水端到它面前。可是老鹰通常会不屑一顾,坚决不吃蹉来之食,反而企图去攻击猎人,但由于它被关在笼子里,根本拿猎人没有办法。两天两夜过后,到了第三天,老鹰的意志逐渐被消磨掉了,它不再试图攻击猎人,反而迫切地想要休息。不过猎人可不会让它休息,反而不断地用木棍去刺激它的眼皮,让它根本没办法休息。此时的老鹰不再那么桀骜不驯了,它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不能再自由地翱翔于天空,反而成为了阶下囚,任由人类折磨,它的精神已经快要崩溃了,可是猎人依然不会放过它。到了第四天的晚上,猎人开始模拟各种野兽的嚎叫声,这些声音钻进老鹰的耳朵里,令它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无助。这时老鹰已经失去了斗志,变得可怜兮兮,而猎人则趁此机会抱起它,给予它温暖和安慰,老鹰则表现得异常乖顺,还吃掉了猎人给它的羊肉,至此,熬鹰算是成功了。
当然,猎人还是不会轻易地放过老鹰,而是继续考验它,让它站在自己的手臂上,迎风而立,双方都不能睡觉,直到老鹰完全听话为止。其实在这场较量中,受折磨的并不仅是老鹰,就连猎人也需要经受意志的考验,直到彻底驯服了老鹰。“熬鹰”的过程非常惨烈,令人终生难忘,而到了现代,虽然没有人敢再驯服老鹰,但“熬鹰”的手段却依然非常常见,比如警察在审问犯人时就会使用这招,就连在职场中,熬鹰的手段也屡见不鲜。
孤独时要学会忍耐。庄子说过:“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人的一生,越往前走,越觉得孤独寂寞。苏轼被贬黄州,在孤独之际心归天地,留下万古流芳的传世佳作;
陶潜独处田园,守孤独之心归园田居,留下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学会和孤独相处,用独处的时光守住内心的平和,在孤独中充实自己,才能守得生命的繁华。悲伤时,不言
有句话说:“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所谓成长,就是一个按下静音键的过程。哪怕刚在工作中受尽委屈,下一秒也要把哭声调成静音;哪怕生活早已一地鸡毛,人前也要波澜不惊;哪怕人生再难,也要独自熬过所有的无助和酸楚。真正成熟的人,最应该失去的,是对别人的指望。再难的路,也要自己走;再苦的人生,也得自己渡。当你独自扛过所有黑暗之后,就会发现你曾经以为的苦难,其实根本不值一提。日子太苦,就用勤奋与汗水,熬出甜味;生活太淡,就用积累与沉淀,熬出香味。当你熬过去了,就会发现生活的考验,往往是命运的另一种成全。
追求的目标随着欲望而膨胀,无论多么遥远宏达还是微不足道,最终实现这个目标的终究只能靠自己;你想要的人生,也只能自己给自己。努力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谁,只有努力多一点,人生的遗憾才会少一点。生活中,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为了当暴风雨突然来临时,拥有可以抵御风险的能力;感情中,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是为了当喜欢的那个人出现时,可以自信坦诚地张开双臂,与对方紧紧相拥。
善良是人生的底色。心怀善意的人就像一盏明灯,能温暖身边的人,能照亮世间的路。一个人的善,可以带动身边更多人的善;在某件事上的善举,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善行。善良就像一粒种子,时间无法掩埋它、消磨它,反而会让它生根破土,越发茁壮。善良也是一种传递。只要肯付出善意,那么或迟或早,它都会以某种方式回报到你的身上。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积攒的善良,终有一天也会回馈到你身上。
求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态。有时候你会发现,明明很努力了,却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别灰心,别难过,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努力一点,阳光一点,早晚有一天,你会惊艳了时光。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哀伤委屈时想哭就哭,兴奋愉悦时爱笑就笑。生活从来不会十全十美,往往鲜花和荆棘并存。你要允许生命中有些许裂缝,阳光才能照得进来。
人生所有的不平凡,都源自一个个平凡的小习惯。习惯的力量刚开始时是悄无声息的,但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就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比如那些常年保持着读书习惯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谈吐与格局;那些常年保持着运动习惯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体格与力量;那些有早起习惯的人,常常先人一步;那些有复盘习惯的人,办事往往更缜密……
伟大的成果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得来的,而是在习惯的养成中慢慢成长、逐渐成熟。只要你愿意,积攒终身成长的好习惯,摒弃有害身心的坏习惯,你的未来也会悄然改变。这时耳边传来了一段熟悉的歌曲,就是把生活熬成粥:把白云熬成一碗粥,倒进蓝天的兜,热粥烫坏了蓝天放在兜里的手,把树枝熬成一碗粥,再撒上些豌豆,热粥引来了森林里的猫猫狗狗。鱼儿在粥里来回游啊游,就像盘旋在空中的海鸥,拇指姑娘划着小木舟,在一碗热粥里漂流。鱼儿在粥里来回游啊游,就像盘旋在空中的海鸥,拇指姑娘划着小木舟,在一碗热粥里漂流,把泥土熬成一碗粥,地面燃起篝火,热粥填饱了小矮人和他的朋友,把地球熬成一碗粥碗里什么都有,在我童年梦境里就喝过这样一碗粥!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