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小时候,你还记得多少
在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开始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时间,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也变成了一种文化。对于沉迷手机网络这种现象,夸张一点说,就像是当初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一书中的描述。
此图源网络对于经历过以前网络覆盖不怎么全面和现在的手机电脑普遍化的人们来说,“想当初”已经成为了一句口头禅。那么,想当初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你和你的小伙伴都有什么活动呢?
小时候,没有手机、电脑游戏,玩的就是一些或自己创造或一代代传下来的游戏。像老鹰捉小鸡、踢毽子、过家家等到现在还这么常见的游戏自然就不用说了。
小时候和一大堆小伙伴一起玩跳皮筋,跳皮筋又有很多种玩法,一些说得上名字的,有些没有名字的,有些到现在名字忘记了的。课间十分钟、放学后大家都约一起玩。
跳绳:这些绳不是买的那种胶绳,而是用稻草来编的。收割完稻谷、打完谷粒、晒过一两天后拿来编是最好的。因为学校附近有稻田,所以我们有时候会在课间或者放学后去田里挑稻草来编绳,有时会拿回学校编——在操场、在课堂上。我们会比谁编得好看,谁编的耐用。那时的我们都会编绳,都会跳绳。
斗公鸡:只记得一方站在一块立起来的板砖旁边,一方通过怎么样的游戏规则用乒乓球或者其他东西在某个距离打中板砖。
跳飞机(很多游戏都是用方言说的,普通话不怎么能翻译过来):画五根平行的横线,横线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作为难度的加大不相等。玩法也有很多种。那时我们会为这个游戏认真磨一块小石子或者去串一串用柿子核组成的串子,拿来玩这个游戏。
警察抓小偷:晚上吃完饭我们就约一起去地坛附近玩警察抓小偷这个游戏。我们会带上手电筒来玩这个游戏。每次玩之前都会充好电,有时候会玩到差不多把电用完。有时候不玩游戏,我们就聚在地坛,围成一圈,或成语接龙或唱歌,或单纯聊天或聊未来。
还有一些游戏是需要大家手拉手围成一圈,中间站一个人,我们一边转一边说着这个游戏的歌谣。还有一些是无法用文字表达、一些已经记不住名字和玩法的游戏了。只记得当初一大堆小伙伴一起玩,无论课间还是放学后,晴天还是下雨。那时我们瘦瘦的但是很健康,活泼好动,没有近视。
除了游戏,我们还会一起去竹林里挑竹子来煮竹筒饭。会找小竹子、山上的野树枝条、石榴树枝条做像打水仗类型的游戏的“武器”。会去地里用一块一块的土堆起来烧,拿来打番薯窑。窑里面除了红薯可以加你想加的芋头、荷叶鸡等。晚上会一起拿头戴的电筒去抓山蛙等青蛙一类,拿去卖,早上一大早也会去山上找蘑菇,其中的乐趣想想都觉得满足。
那时我们都没有手机,电视也不是家家都有,所以我们看电视基本电视在某个人的家里一起看的。我们会一起看结局不变的超人,会看星爷搞笑的影片,也会看英叔的鬼片、僵尸片。有时候看完了你买的碟片就看我的,我们会一起哈哈大笑,但是我们不会害怕恐怖片,因为有大家。
以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生活没有现在那么信息化、网络化,但是我们拥有着这个想起来就充满满满感动与幸福的纯真生活。我们比新世纪这个一开始就生活在手机电脑中的一代幸福得多了,因为我们既有这么美好的童年,也感受着新时代的发展。
那么,你们还记得多少和小伙伴一起做过的活动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