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代军旅文学叙事,看军旅作家在研讨
南方网讯(记者/周存通讯员/杨淳子)12月16日,花城出版社与上海思南公馆联合承办“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研讨座谈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军旅文学叙事多向度的可能性——‘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探索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丛书主编、评论家傅逸尘,丛书作者、著名作家石钟山、傅汝新,作家、评论家黄咏梅、宋嵩亮相现场。活动现场。傅逸尘提出,军旅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军旅作家群体也是中国当代作家群体当中非常耀眼的、集群性的存在。傅逸尘。傅逸尘指出,在新时代探寻军旅文学叙事的新空间,首先要重建虚构叙事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联。“当下,战争文学或者革命历史战争题材的叙事,越发地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尤其是在宏阔的历史长河当中,在大江大河式的历史席卷之下,作家对于个人化的、日常化的文学命题进行了正面而有深度的,带有独创性的文学表达和探索。同时也随着各种各样新的史料,新的被解密的资料,进入到文学创作当中,有利于拓宽创作题材的宽度,对于历史的盲点,对于以往英雄叙事传奇的背面,我们有能力进行新的探索和发掘。”在这样的文学背景之下,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应运而生,丛书目前一共8本,包括张庆国的《老鹰之歌》、何鸿的《大西迁》、傅汝新的《一塘莲》、窦椋的《全面击溃》、石钟山的《我的喜马拉雅》、孙允亭的《抵抗日》、刘宏伟的《气候幽影》、邱振刚的《夜北平》。“这套丛书试图为新时代的中国军旅文学探索出一种新的可能性,这样一种努力是可以拓展到整个新时代中国文学,这种新的文学观念、新的叙事方式、新的文学趣味、新的美学范式的集群性冲锋,试图搅动起文学的潮动,给我们当下比较安静的文学场,提供某些新鲜的话题。”傅逸尘说。此次研讨会,丛书作者石钟山和傅汝新分享了他们创作的心路历程。作家石钟山石钟山认为,每一个作家其实是在书写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的情况下,不管写历史也好,写当下和平时期也好,都需要寻找一个突破点,寻找一个角度。傅汝新分享写《一塘莲》的经历,坦诚不会跟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去描写、叙事,塑造人物,“会选择另外的向度”。作家傅汝新黄咏梅表示非常喜欢这套书,“这套书很好地阐释了一个写作的定律:无论怎么样,人性就是最恒久的战场,感情也是最崇高、最动人的正义。”另外,她表示,这是“新高地里我阅读到的新的阅读感受,很好地为我们这些写作者的新时代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创作经验,同时为读者奉献了新鲜的阅读感受”。宋嵩认为,“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八本的题材非常独特,有的甚至是特殊的存在。他详尽地解析了《一塘莲》《我的喜马拉雅》《气候幽影》《抵抗日》,另外三本《夜北平》类似谍战,《大西迁》写的是工程人员,《老鹰之歌》写的是抗战时期回国援华的南洋华侨,“这八本书都非常的好看,可读性非常强,堪称当下出版市场上的八朵奇葩。”图片由花城文学院提供
上一篇文章: 怀旧50年代的年画4 下一篇文章: 李大鲁临摹元徐泽架上鹰图含文字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