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峪是华山的形象大使与杰出代表,峪内山
方山峪是华山的形象大使与杰出代表,峪内山峰连绵,皆是奇峰峭壁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秦岭的方山峪和牛峪,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山海经》里描写华山的名句是:“削成而四方”。华山方山峪,不仅山呈“削成四方”之气象,满川硕石也是“削成四方”之形态。在这种双重性的“削成四方”的形态气象上,方山峪可以说是华山的形象大使与杰出代表。方山峪在罗敷峪西、凤居山东。凤居山,为汉时高贤辛缮的隐居地。山上曾建有凤骨塔。
方山峪深约10千米,越岭可通华阳。峪道宽阔平缓,小路崎岖。两侧峰岭相接,虽不甚高峻,却也错落有致。山坡灌木丛生,溪水终年飞流,水北出入渭,是为方山河。人峪峰回路转5千米,有山民傍崖依水而居,属华阴市敷水镇所辖。进峪1.5千米,东岩下有潭名白马潭,传说有白马藏崖腹间,昼隐夜出,时有山民发现其到潭边饮水,后被一商人惊吓,马再也没有出现过。
峪内另有白龙庙、白龙潭等景观。方山峪内,山峰连绵,多为花岗岩断块山,而且几乎每座山都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奇峰峭壁,壁立千仞。人常说:水往低处流。不假,但高处的水从哪里来?方山顶清泉数眼,加上雨雪汇集而成的方山河,长年流水淙淙,更有神异、灵验的白龙护佑,方山峪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方山峪口,人们正在采石修路。传说中白龙栖居的白龙潭已踪迹全无,人们常去烧香祈愿的白龙庙“藏”在山脚的乱石蓬草中,不细看就发现不了,让人深感惋惜。纵深挺入到方山三队后,方才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觉。
细细的方山河与蜿蜒的小路并行,石上青苔密布,路旁一丛丛山韭菜、野蒜苗的叶子尖早已枯黄,小河里蓬蓬勃勃的水芹菜依然青绿可人,不远处一两头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每走两三步,不经意间你的眼睛就会被灼亮——路旁、河对岸、半山腰……随处散落着一两株或三五株一起的柿子树。冷峭的山风早已脱去了柿子树原本肥硕、稠密的树叶,光光的枝丫上缀满了手心大的柿子。远看犹如满树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近看似一盏盏小红灯笼,又像是一簇簇小火炭,在冬日里熊熊地燃烧着。这火样热烈的情感,让群山不再冷峻,让农舍不再孤单,让行走于大山深处的人们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因了它的感染,温暖溅出了久违的激情。
方山峪之“方”,就地质构造而言,这涉及许多艰深的专业研究,有些还是探索性的,但有几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岩石一般是共扼平行的节理构造;其二,造山力量一定巨大而猛烈,只有像巨斧大刀垂直地向下猛劈大砍,才可能“天成四方”;其三,造山的岩石必须异常坚韧刚硬,因为只有这样,“天成四方”才能在经过悠悠岁月、水蚀风化之后,不至于“毁容”于后天。而如果要用几何图形表征“山”的话,那么无疑是三角形了山峰是三角,锯齿断层是三角,所谓的“V”形峪谷其实也是一种三角形状。而方山峪的几何表征却无疑是四方形。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无论就地质学研究还是景观欣赏而言,方山峪之“方”都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吧。坐在方山峪中一个硕大的方形石上,阳光如搅动的蜜汁般流转,静静的。一片云飘过来,山一半露在阳光下,一半罩在阴影里。阳光下的山灿烂和暖,云影里的山浓郁深沉。回想一路,座座山峰负势竞上,鬼斧神工则见方态。再看这满川硕大的方石,想起《山海经》的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方山峪的由来,恍然间算明白了。
牛心峪在华山峪东,因峪口有一座形状好似牛心一样的峰头而得名。峪深虽仅一二千米,但两边崖坡灌木丛生,芳草萋萋常年一片青翠。涧中溪水清澈,四季不断。峪中旧有景观多处。据史志记述,峪里有金天王胜迹(金天王是唐玄宗对华山神少昊的封号)。传说大雪天气,远眺牛心峪在风雪迷漫时,可观金天王披银甲、骑白马驰骋天空、巡视西土的景况。峪西山梁上有东王公神祠,又称木公祠。
据《云笈七签》载,当初道家以至真之气化生木公,令其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主阳和之气,因理于东方,称东王公。东王公与西王母主管对诸神的资格审查,所以汉时有歌谣唱道:“着青裙,入天门,揖王母,拜木公。”今祠虽保存完好,但塑像毁坏已久。岳志还记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华山道观惨遭火焚,幸免于难的华山道士宁愿饿死,也不食金禄。太素庵道士雷道声便把这些怀有民族气节的道人尸骨埋葬于牛心峪,名曰仙蜕茔。有石碑立于茔前,后被移入云台观,今已佚。
数百年来,由于天灾人祸,峪中人文景观大多被毁。同时,南堪称牛心峪一景的槐林也被砍光。近年来,为发展旅游,牛心峪新植槐树。数百株,当年槐花飞雪飘香的美丽景致定会重新展现在游人面前,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民族英雄和精神烈士文天祥创作的《过零丁洋》中有一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牛心峪可称为丹心谷,尤其是汉太尉杨震的丹心谷。杨震在牛心峪的壮迹颇丰,且生动深切。此处仅举黄雀衔环、杨馆槐市,以窥其他。放雀合位于牛心峪东侧的一座牛心形状的峰头上,其因杨震父杨宝救助黄雀终得善报的神话传说而得名。
杨宝生性善良,传说他九岁时进牛心峪砍柴,见一黄雀被老鹰啄伤,便心生怜悯,将黄雀带回家中精心调养。黄雀伤好后,杨宝便把它带到牛心峰头放飞。晚上杨宝灯下读书,一黄衣童儿叩门拜访,说自己是西王母的使者,在出使东海时被老鹰啄伤,幸得杨宝救助。于是赠其白玉环四枚,以预示杨宝子孙四代位登三公,为政清廉如玉。后来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子杨震、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都官拜太尉,勤政爱民,以清白传家的美名而流芳百世。后人基于“黄雀衔环”一说,便于牛心峪峰头筑台立石,以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杨氏家族清廉勤政的风脉。
今台上常有游人涉足。每至春暖花开,合台上鸟雀云集,啁啾啼鸣,不失为华山一景。槐市亦在牛心峪。史载杨震父杨宝博学多才,潜心学问,为躲避朝廷征召常远走他乡,隐居授徒。杨震为了供养家庭、侍奉老母,只好就近于牛心峪设馆讲学。由于杨震少而好学、博览群经,学子从者如市。杨震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他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被后世誉为槐市遺风,故杨家后裔门前多植槐树,以示继承先祖清白传家的遗风。相传当时学子们见老师既要讲学,又要种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里帮他下种。而脾性耿介的杨震为了使学子专心读书,就到田里拔掉禾苗以断绝学子们帮他种田的念头。
弟子无奈,只好改植槐树。渐渐地,槐树越种越多,便形成了一片林子。杨馆槐市即由此而来。进峪多米,就是杨震当年设院讲学的槐市。由于峪道短浅、狭窄,论松树之高古苍劲,牛心峪当然与华山峪无法比;论青竹之倩影摇曳,牛心峪也无法与竹峪相比;论黄栌之灌丛招摇,牛心峪也可能比不过黄甫峪。然而,除过历史与人文的伟大遗产不说,牛心峪的槐树在华山诸峪中,可称得上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当年石泰为人疗疾治病,有穷人者,无财少物,于是栽一杳树,以表心情和谢意。久而久之,杳树成林,为当地添一美景,主人石泰也被称作石杏林。
杨震虽然没有被称作什么,但将讲学馆称为槐市,其故事既与石泰相若,其功德也堪与杏林媲美。可不谓杨震恩德的召唤与荫庇吗?槐树又叫作国槐。在槐市的主人杨震身上,也应有一种国魂的体现吧!牛心峪以峰若牛心而得名。而黄雀衔环之优美,杨震讲学之隽永,少帝显化之玄妙,掩埋忠骨之勇烈……这些英雄与故事皆出现在牛心峪。看来,牛心峪的命名并非仅取自于形态,还有来自风水灵气与人文丹心的默契性。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