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就要有新的心态渔樵耕读看生活
年是白岩松进入央视工作的第27个年头了,这一年他已52岁,已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个中年大叔,从小白变成老白。在他的同龄人之中,仍然站在新闻前线的人越来越少,而白岩松表示会继续把采访和新闻评论继续下去。
白岩松更重思想慈善:“等我70岁时,会教出多名学生,他们可以完全忘记我,但对中国媒体来说,他们是优秀的。”白岩松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非常明确,他说:“我是一个喜欢开拓疆土的人,接下来还会继续开拓。人到中年时,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有重新出发的心态。”
01
北宋散文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苏洵在27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识大进。在嘉祐元年(年),他领着苏轼、苏辙到汴京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欣赏他写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其可以与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刘向(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当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颂,苏洵名因而大盛,后苏洵二子苏轼和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苏洵被称为“老苏”,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
02
汉高祖刘邦47岁时才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高举反秦大旗,建立汉朝花了八年时间。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刘邦都47岁了,是时候该为养老做准备了。为何还要做起义这样的高风险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刘邦能够成为皇帝的原因,他能够在不惑之年重新出发,给自己赋予一个新的身份。
著名作家六六在年成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年EMBA的新生,她说:“人到中年,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整修加油再出发的充电站,否则,前进的道路会显得又疲惫又无趣。中欧的学习,让我一下回到18岁的活力和18岁的新鲜。不同的是,在我18岁的时候,我为父母而学习。今天,我自己主动要学。18岁之前,学习是为了满足未来生存的需要,现在学习是为了满足我精神层面的要求。”
人到中年后,人的体力和精力确实会落后于年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时候“退休”了。事实上,人到中年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鹰的寿命是70年,在40岁时要脱胎换骨,磨喙拔爪,待到新喙长出来时,要一根一根地拔掉它厚重的羽毛,新生轻盈的羽毛,完成自我折磨的历程后,然后可再翱翔天空30年。
人到中年,如果你不放弃任何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就会像老鹰一样长出一个新的喙,换上一根根新的羽毛,蜕变重生,看到另一片新天空。
03
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后来,他辅佐周武王灭商。他为周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姜尚年少时为贫民,为了生计,曾在商都朝歌卖肉,后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但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辅佐君王治国兴邦治。
据民间传说,姜尚32岁时到昆仑山学道,整整学习了40年才下山。当时殷纣王暴虐无道,压迫人民,荒淫无度,民不聊生。
西伯侯姬昌行仁政,发展经济,勤俭立国,人心安定,天下民众也都倾心于周。下山之后不久的姜尚得知,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纳天下英才,于是便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一带,终日以直钩钓鱼,待机出山。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路过此地的西伯侯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治国兴邦,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西伯侯姬昌随即请姜尚下山辅佐自己,最终建立了大周王朝。
西方有句名言:“人生从40岁开始”,40岁正是你厚积薄发,再迈一层台阶的年纪,这时,你的金钱和人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着很好的学习能力。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继续努力,将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而这就是白岩松开头所说的人到中年,还要有重新出发的心态。事实上,只要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在什么年龄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年龄从来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心态。
以年轻积极的心态,就很容易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才会重新再出发,重新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