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老孟的工作变了,老鹰也回来
观察绿化苗木的生长情况、配合渔业执法劝离钓鱼人、严防倾倒固废垃圾行为、及时制止违规施工和人工养殖……春天到了,南京六合长江湿地保护中心(下简称“中心”)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而他们守护的是一块面积超过4万亩的茫茫“绿肺”,为江苏省省级湿地。
眼下,离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52岁的中心管护三科巡护员孟有根加快了工作的节奏。在他的朋友圈里,这两天分享的都是在江边巡查并配合渔政劝离违规钓鱼和的视频。而随着气温的回升,去年栽下的苗木也需要仔细观察成活情况,一天走个10公里是常有的事。
这块湿地对于老孟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父辈就一直在这里工作,如今他自己一干,也已是30多年。30多年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六合财政的安排,老孟的工作一直在变化:80年代初盖房、编席都离不开芦苇,老孟他们就割芦苇卖钱上交财政;90年代,利用洲滩独特的地形优势,进行捕捞作业;十多年前开始种小麦,在沟壑、水塘里养螃蟹,在江边宣传血防并开展灭螺工作……而巡护员的这个身份,老孟完全不曾料到。“‘巡护’听起来轻松,做起来比以前做的所有事情都要难,而且责任也更大。”老孟笑着说。
在湿地北侧靠近闸口、离江水不过3、5米两间小房子里,常年有人不间断值守,这里是老孟工作落脚的地方,也是中心巡护的“前哨”。
在这里,老陈极少请假去连云港看孙女,平时都是老伴去带孩子;老戴离家不过10来分钟车程,但夜班他从来不回家睡;老陶以前特喜欢钓鱼,但现在看见别人在保护区里钓鱼,他总是第一个上前制止。去年江水大,房子被淹到了窗户的位置,几个人就把床铺、灶火搬到了大坝上的储物间里住了3个月。为了把监测设备送到湿地最东边的闸口处,他们又开着拖拉机从土路把几百斤的东西运到位……
老孟说,大家都是50岁左右的人了,但现在的这份工作,也是大家干起来最有劲头的。去年湿地内拍到了白头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禽,这些濒危物种此前在这里从未出现过。“虽然工作才开展几年,但违法违规的事件在这里基本绝迹了,南京喜欢拍鸟的人,大多都知道这里,来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年,龙袍长江湿地公园正式完成总体规划,并由区政府明确中心作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到年年底,这里将分两步完成生态保护、湿地修复和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用5年时间把这里打造成南京的“绿肺”,完成对于龙袍江心洲、兴隆洲及乌鱼洲这一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中心主任叶和光告诉记者,中心和老孟一样的巡护员、监测员共有36名,这些“老孟们”身份的转变,积极正影响着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转变身份和观念,共同实现长江大保护。
采访之余,记者在保护区里看见了成群的黑耳鸢在空中盘旋,这种被很多人称为老鹰的鸟类,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江边、甚至在城市的上空。这是一种回归,更像是一种褒奖,让人们看见了近年来生态保护正在出成绩、涨效益。而随着长江大保护的不断大力推进,相信草长莺飞、绿荫层叠、湿地绿洲也将会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在这里,在六合长江湿地保护区。
陈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