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田园小暑农事与文化传承
(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小暑”天气热!
今年7月7日小暑(常年为6~8日),是指太阳到达黄经°时,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农作物都进入茁壮生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中耕培土施肥药,防雨防火莫等闲。”
一、
小暑前后,是江淮地区“梅雨”末期,即将迎来高温季节。在田作物处于粳稻分蘖期,棉花初花期,春玉米开花吐丝至籽粒形成期期,春花生花针期至结荚期,春甘薯结薯期,春芝麻开花期,夏玉米苗期至拔节期,夏花生团棵期,夏大豆拔节至现蕾期,夏甘薯发根期,夏芝麻现蕾期。
二、
◎粳稻:浅水分蘖,看苗施好分蘖肥或平衡肥,及时防治灰飞虱、条纹叶枯病、二代二化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在群体茎蘖数达穗数80%(20万/亩左右)时落干搁田,多次轻搁,搁田到硬板。
追施水稻分蘖肥
◎玉米:春玉米于开花后20~25天、花丝顶端转褐色、籽粒饱满且能挤出乳状液时适期采收鲜食玉米;收干玉米及时疏通沟系、养根保叶防早衰;看苗补施粒肥,每亩7.5~10公斤碳铵或2~3公斤尿素。夏玉米中耕培土,长势弱的田块可提前在拔节期施壮秆肥,拔节后雨季来临前,防治蓟马、褐足角胸叶角、玉米螟、棉铃虫、麦根蝽象、耕葵粉蚧等虫害,根据土壤墒情灌水防旱。
◎花生:春花生适时化控。夏花生在主茎高达35~40厘米时,每亩用壮饱安20克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化控防徒长。
◎夏大豆:①7月10~25日分2次亩用48%毒死蜱毫升拌毒土在傍晚防治蛴螬并保持地面潮湿;②遇连阴雨天气排水降渍;③大豆:封行前中耕松土锄草1次。
◎甘薯:春甘薯在地表被拱裂缝时,追肥1~2次,每亩用尿素2~2.5公斤、硫酸钾4~5公斤、磷酸二氢钾2~5公斤、硼砂0.5公斤、辛硫磷1公斤兑水60~80公斤,往裂缝中灌施,促进根茎膨大,防治地下害虫,注意中耕除草,排涝降渍。夏甘薯及时追肥、中耕,注意排涝降渍,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造桥虫等害虫。
◎棉花:①7月上旬初花期(见花)施第1次花铃肥,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氯化钾10~15公斤,开沟条施,深度10~13厘米,施后培土起垄,注意补充硼、锌等微肥;②初花期和盛花期亩分别用缩节胺2~2.5克或助壮素8~10毫升兑水50~60公斤进行化控;③防治盲蝽象、烟粉虱、棉铃虫、玉米螟等。
◎加强露地茄果类蔬菜田间管理,及时采摘果实。大棚蔬菜拉秧后,及时清洁田园,采用高温闷棚技术(7~9月)可大大减少土壤病原菌基数,防控连作障碍,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注意林木花木防治害虫,苹果树等防螨虫,樱桃夏剪并做好肥水管理。
◎对畜禽圈舍加固和维护,做到防漏防湿,防止暴雨对畜禽圈舍的冲击,做好牛羊皮肤病和腐蹄病的防治。
三、
1、
xiǎoshǔtiānqìrè,miánhuāzhěngzhībùtíngxiē
CottonmustbeprunedconstantlyinhotweatherinLesserHeatseason.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棉花生长较快,为了控制棉花营养生长,要不停地进行棉花整枝,包括去叶枝、抹赘芽、打边心、去老叶、剪空枝、摘顶心等。
棉花整枝
2、
xiǎoshǔfākē,dàshǔzhǎngcū,lìqiūzhǎngsuì
TillersofricearisemassivelyintheLesserHeatseason,growquicklyinstemdiameterinGreatHeatseasonandjointinAutumnBeginningseason.
江淮及江南地区水稻有与季节同步的生长发育特征。发棵指分蘖大量发生,长粗意指小分蘖死亡、大分蘖长大,立秋前后进入拔节长穗期。
水稻分蘖
水稻长粗
水稻孕穗
水稻抽穗
3、
rénzàiwūlǐrèdétiào,dàozàitiánlǐhāhāxiào
Hotweatherthatisunbearableforhumans,ishighlybeneficialtoricegrowth.
水稻喜高温多湿环境,夏季三伏炎热天气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分蘖期、拔节长穗期、孕穗至开花期的适宜日均温为25~32℃,最高温不超过35~37℃。类似谚语有“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水稻旺盛生长,丰收在望
盛夏炎热天气乘凉场景
4、
jiànshǔbúzhòngshǔhédòu
MilletandsoybeanarenolongersownafterLesserHeatseasonbecauseitistoolate.
黍也称稷、糜子,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粮食作物,子粒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酿酒。指到了小暑时节就不再种黍和豆了,时间太晚,种了收获较少。类似谚语有“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黍的高产长势
大豆高产长势
5、
guòfúbúzāidào,zāileshōubúdào
Riceisunfitfortransplantationafterhotsummerdays.Evenifplanted,agoodharvestcannotbeguaranteed.
适用于江淮及江南地区。从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到了小暑时节就不宜再栽插水稻,季节太晚,栽了也不能丰收。
栽插水稻
迟栽水稻长势差
迟栽水稻灌浆不足,产量低
四、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①,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②,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③,蟋蟀莫相催。
①倏(shū)忽:极快地,忽然。②牖(yǒu):窗户。青霭(ǎi):指云气。③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鹞类猛禽。亦称“晨风”。
电急雷猛
突然间感觉温热的风吹了过来,按照惯例是小暑到来了。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想必是雨要来了,山里面暗了下来,已经能听到打雷的声音。窗外飘来云气,庭院的台阶上长满了绿绿的青苔。鹞鹰尚在学习飞翔中,蟋蟀你就不要催促了。
鹞鹰
蟋蟀
“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倒黄梅”
元稹(zhěn)(—,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多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卷。
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小暑时节的一些特色景象,“温风”“蟋蟀”“鹰鹯”。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前后,我国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的时节,正是“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小暑时节气温较高,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对于田间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另外,此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这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还要注意预防雷、暴、雹天气带来的灾害。
状江南·仲夏唐·樊珣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橘①垂金弹,甘蕉②吐白莲。
①卢橘:指枇杷。②甘蕉:香蕉的一种。
江南的仲夏季节,常常伴随着倾盆大雨,仿佛是立着的“哗哗”的河流,枇杷树上的枝叶繁茂,果子成熟了,就象金灿灿的弹珠,白色的香蕉花开了,像白莲花一样的美丽。
枇杷
香蕉花
樊珣(生卒年不详),贞元时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在润州句容。代宗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在浙东节度幕。
仲夏的梅雨在湿淋滴翠间,使草木欣荣,秀美如画的江南变得越发婀娜妩媚。“梅雨”应算是江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候类型,从入梅至出梅中间要持续将近大半月的时间。
梅雨洗礼后的江南是优美的、温婉的。时值初夏,草木经历了一春的萌发,抽条,拔节,已日渐葱茏。在这雨季里满眼都是新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得更加旺盛。枇杷树在农村是很常见的,通常后院就有,雨水淋过的枇杷果,金灿灿的挂满枝头;甘蕉花像白莲花般纯白。
整个村庄笼罩在淡淡烟雨中,走在田埂小路上,踏着潮湿而柔软的泥土,闻着混杂香草味的泥土香气,心中舒畅无比。这样的雨季不会使人气闷,反倒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
梅雨将至
满坡的稻禾长势喜人,苗肥棵壮,在春风的吹拂下,层层梯田绿浪翻滚,直接云天。在这绿色海洋的上空,数不尽的白鹭自由翱翔,宛如飞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画屏。
广西龙脊梯田
云南哈尼梯田
八卦稻田
韦庄(—),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这首诗勾勒了一幅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使黄河和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而长江流域却较少遭战乱浩劫,从这首诗也正可以看出这点。一望无垠、绿浪翻滚的稻田不禁令编者联想到现如今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能够大幅增加全国高产稳产农田比例,明显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缓解耕地与水资源短缺压力,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①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京市高淳荷花节
杨万里(—),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疾苦和农家风俗有深刻了解,其诗作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同情农民之作。他一生作诗二万多首,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现存四千余首。有《诚斋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落笔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此诗写得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阴、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吗?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