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心系考生烈日下默默奉献

白癜风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645.html

6月7日,市一高考点外,市公交公司设置的高考送考车辆前,学子们排队上车。本报记者张鹏摄

西苑社区

好邻居:组队义务接送考生

□记者牛超李霞

6月7日,湛河区九里山街道西苑社区西苑小区的8位热心居民组成爱心送考车队,义务为小区的高考学子送考。

当天上午7时20分,西苑小区北门处,五辆挂有“高考爱心免费车队”牌子的车整齐地排列着。据小区居民、爱心车队队长李怀府介绍,他在市汽车运输公司上班,以前当过多年的出租车司机。“当出租车司机那些年,我几乎年年参与高考爱心送考。”李怀府说,这次高考前夕,他通过社区,联合小区7位拥有私家车的居民组成爱心车队,为高考考生护航。

“家门口就有车接送,太方便了!”正说话间,小区居民王庆云带着儿子前来乘车。王庆云的儿子在市三高上学,要去市一高考试。王庆云说:“原本想坐公交车,现在有爱心车队送考,太方便了,谢谢好邻居。”

另据西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伟讯介绍,社区很支持这几位热心居民组队接送高考学子的行为,提前几天就将车队的联系方式发到小区的业主群、网格群,还在每辆车内配备了纯净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据了解,车队由8名热心居民轮流开车,为小区考生提供定人、定点、定车的一站式服务,仅当天上午就接送考生10余名。

市一高考点

家长:最焦虑的是志愿填报

□本报记者吕占伟

6月7日上午,考生们在高考考场尽情发挥,守候在外的家长们内心“翻涌着波浪”。在市一高考点西侧的人行道上,两名分别穿着红、蓝连衣裙的家长倚在各自的电动车车座上聊起了天,记者也借机与其攀谈起来。

“现在最焦虑的是志愿填报的事儿,希望平顶山晚报及时刊登相关服务内容,请权威人士指导指导。”蓝裙子女士一边拒绝向她分发高考志愿填报海报的“宣传员”,一边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记者。

“是的,我们当家长的,不怕花钱请名师指导孩子报志愿,就怕钱花不到地方,被骗了。”红裙子女士正说着,几名家长凑了过来,纷纷表示赞同。

据了解,红裙子女士住在卫东区鸿翔社区,蓝裙子女士住在新华区体育场社区,两人的女儿都在市一高上学、参加高考,因送考而相识。相同的境遇,让她们很快聊在了一起。

“我对孩子没过高的期望,就是希望她身心健康。‘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我经常鼓励她的话。等高考结束,准备让她考驾照、学游泳、学做饭。这些想法,我们母女俩早已达成共识。”红裙子女士说。

“俺妮儿会游泳,高考结束了,我还想让她学学吉他,考考驾照。”蓝裙子女士说,她的女儿高考结束后最想去重庆旅游,“因为疫情,这次远游要另做计划了”。

“不管孩子考得如何,我们都会好好陪伴、犒劳她。”两名女士均这样表示。

市二中考点

商家:迷你电风扇赠家长

□记者范丽萍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在市二中考点外,几位手提纸袋的年轻人正向等待的家长免费赠送微型电风扇。

“这么热的天,你们也辛苦!”当天上午,气温不断攀升,收到电风扇的家长纷纷道谢。一位家长表示,早上到考点后,她看到多家爱心企业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志愿服务,比如送口罩、送纯净水、送清凉油等,虽然物件很小,但很令人感动。

据免费赠送电风扇的某房地产公司人员介绍,这款迷你型电风扇个头小、风劲儿大,持久耐用,充电也很方便,“上午带得有点少,只发了几十台,随后我们还会根据情况增加发放数量,也算为高考助力。”

市九中考点

亲友团:希望孩子好好发挥

□本报记者李科学

6月7日,市九中考点外,不仅有众多送考的父母,还有庞大的亲友团助阵。

上午9点多,两位女士和一名十多岁的男孩在考点对面人行道上席地而坐。参加高考的是王女士的儿子,早上7点多,她相交20多年的好友薛女士带着自己13岁的儿子赶到了考点。“孩子从小跟哥哥一起玩,感情非常好。他想为哥哥加油打气,也感受一下高考的气氛。”薛女士说。

王女士说,孩子心态很放松,自己倒是挺紧张,有点儿“焦虑”。一上午,两位女士始终没离开,“家里已经安排好了,有人做饭。”王女士说,好友的陪伴给了她很大支持,“她可操心,这几天一直打电话问情况。”和所有家长一样,王女士希望孩子能“好好发挥,考个理想的学校”。

现场带着孩子陪考的家长还不少。一位女士怀抱1岁左右的小儿子,为女儿助阵。“姐姐去考试了,别闹啊,让姐姐考个好大学。”一位有备而来的家长给四五岁的小女儿带了几样玩具,摆在盒子里边玩边等。

“我昨晚喝了不少咖啡,半夜还没睡着,5点多就醒了,赶紧起来做饭。”两位家长在现场交流,其中一人看看表说:“在这也帮不上啥忙,赶紧去买菜做饭,中午让孩子吃点好的。”

市实验高中考点

摄影师:捕捉每个感人瞬间

张玉林在捕捉感人画面

□本报记者王春生

6月7日上午8点,市实验高中考点外,考生正排队有序进入考点,送考的家长或殷切叮嘱,或深情目送。这些热烈而感人的场面,被现场的摄影师捕捉定格。在这些摄影师中,张玉林格外引人注目,他戴着一顶别致的草帽,拿着长“炮筒”在人群中穿梭,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择机按下快门。

“我早上6点多就来了,到现在差不多拍了一两百张照片。”上午8点半,看考生全部进入考点,张玉林才放下相机。

今年66岁的张玉林是平煤神马集团十矿退休职工,从上班之初就爱上了摄影。近几年,每逢高考,他就会拿起相机,到一些考点拍照片。“高考是考生和家长的人生大事,我就想着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张玉林说,他喜欢拍摄一些深情而感人的画面,比如,家长殷切送考、师生拥抱等,“他们的表情都在瞬间发生,很不好拍。”

张玉林发现,今年的高考多了一些新的仪式,比如,很多人会给考生送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考点外的交警、城管人员、志愿者也是他的拍摄对象。张玉林说,他打算把高考当作专题拍下去,“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我争取每年都拍出新亮点、新变化。”

市一高考点

遮阳帽阿姨:赠“字”送水不留名

市一高考点外,两个家长展开四个大字:水到渠成

□本报记者吕占伟文/图

6月7日上午8点半,考生进场之际,在市一高考点西侧的人行道一角,一张写有祝福语的大红纸由两名考生家长展开,引发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