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署注意防暑养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6日-7月8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有时还有冰雹。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在中国大部分的农耕区,经过农历五月的抢收抢种之后,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中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农事主要是各种田间管理的工作,应根据长势追肥、防治病虫。在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1历史渊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能准确反映自然节律变化,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小暑即为“小热”,意思是此时虽然已经能够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是并未达到一年内最热,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2物候现象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3农事活动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SUMMERMinorHeat*4传统习俗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习俗在过去,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SUMMERMinorHeat*5民间谚语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时节,出梅入伏,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将开启“上蒸下煮”的盛夏大热模式。“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此时节,宜纳凉,但要小心过度贪凉伤身;宜安睡,避免过度劳累心力衰竭;宜静心,不疾不徐,忌怒忌躁,谨防“情绪中暑”。
一候温风至:初入小暑,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意,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蟋蟀居宇:这个时期蟋蟀的羽翼还未长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待到农历七八月份,蟋蟀才会跑到田间求偶。三候鹰始鸷:雏鹰开始感受到肃杀之气,开始跟随老鹰学习飞行捕猎,为以后的搏击长空做准备。此时地面气温太高,喜欢低空盘旋的老鹰选择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正值初伏前后天气渐渐变得闷热潮湿“桑拿模式”即将开启暑天究竟能有多热宋代的陆游这样形容屋上的房瓦仿佛条条火龙坐着不动也能汗如雨下一股蒸烤的感觉扑面而来小暑养生#01
注意避暑
小暑时节,意味着盛夏酷暑的来临,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暑热,表现出发热、汗多、胃口不好、大便干燥、舌质发红等症状。所以进入这个季节,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避暑。
那么如何避暑呢?在日常生活中,特别炎热的时候尽量避免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做好防晒措施,比如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穿防晒衣等。如果平时出汗多的话,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在饮食方面,炎炎夏日可以吃些消暑的东西,常见的有米仁、扁豆、绿豆等,瓜菜类的有冬瓜、丝瓜、苦瓜等,这些都有消暑作用。
#02
夏不坐木
民间有言“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因为冬天石头比较冷,尽量别坐;夏天则是因为木头湿气过重,也不能坐。
部分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正值梅雨季节,雨水偏多,这个时候在室外的一些木桩、木椅等,容易经受雨淋或晚上的露水浸润,时间久了,水分就浸润到里面去了。有时候这些木头椅子表面上看上去是干的,其实里面还是有水分的。
此时,如果人们累了,坐下来休息,湿气很容易通过木头侵入人体,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痔疮、腹泻等症状发作,当人体湿气重时,还会出现大便发黏、口黏、口臭、浑身无力等症状。
#03
祛湿药膳
夏季暑热重,湿气也重,所以祛湿少不了,平时可以吃一些祛湿的食物来养生。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两种适合在夏日吃的祛湿药膳。第一个是白扁豆,白扁豆补脾祛湿,具体食用方法可以先用水浸泡一下,泡软了之后再用高压锅稍微压一下,最后再和米一起煮粥吃。
第二种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米仁,米仁可以健脾利湿,还有排毒的作用。米仁的食用方法除了可以单独地煮米仁粥、米仁汤等,还可以加一点绿豆、黑豆一起煮也是可以的。
最后,医院提醒大家,小暑节气,除了避免身体中暑及湿邪入侵,还要警惕情绪中暑。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燥,为一些小事就大动肝火,建议大家可以听听音乐,舒缓放松情绪,保持心静平和,以防情绪中暑,这也是小暑节气养生的要点。
盛夏虽然炎热但盛夏也自有它的美好池塘清荷摇曳生姿雨后露珠玲珑剔透山间草木郁郁葱葱都是夏日靓丽的风景灿如锦缎的晚霞繁星闪烁的夜空热烈张扬的向日葵灵动翩然的萤火虫让这个夏天更加明媚生动夏日炎炎
也容易让人躁动烦闷
天气越是燥热
我们越要提醒自己平心静气
以一颗平常心待人接物
在绿树浓荫中品一盏茶、读一本书静静品味生活的美好在晚风徐来时看星光点点、听蝉鸣处处心中满怀对未来的希望年已经走过一半愿你如夏日艳阳灿烂明媚也如林间清风洒脱轻盈享受每一个美好的当下让生命迸发出勃勃生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