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支教丨为基层儿童编织体育梦想
支教老师历莹莹(前排中)和织金县第八小学的学生们合照受访者提供
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的高校师生体育支教团赴三地开展体育支教活动,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13名师生来到贵州织金县和普安县,展开为期八周的体育支教活动。支教团成员以“三大球”和基础大项为主要项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对当地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有效干预。
在这里,来自体育专业的学生们化身老师,用自己所学,灌以热情,为乡镇孩子打开一个五彩斑斓的体育世界……
普安县盘水一小的学生们进行健身操训练
真正感受运动的快乐
一幢幢精美的校舍、一片片崭新的球场、一个个设施齐全的功能室,织金县的多所小学校园换上了新颜。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丰富的体育课后服务给学生带来了亲近体育的机会。但是,让孩子们真正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似乎还差口气。这源于乡镇小学体育师资的匮乏。
衷梓铉是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的学生,目前已在织金三小实习了四周。
“来到这边看到学校很新,教学楼、科技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非常完备。三小的学生们对我这个体育专业出身的大哥哥很好奇,对我的体育课也十分期待,走在校园里会被学生围着问什么时候上体育课也能成为一种常态。”
经过了解,衷梓铉才知道,尽管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都很完备,但是,体育老师十分稀缺。
“乡镇小学体育教学资源贫乏,专职的体育老师少之又少,很多班级的体育课由语文或数学老师代上,上课内容也是做点简单的热身活动,再跑跑步就解散。”
“没有专业的知识和训练手段引导,学生们没有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错误的锻炼方法为后续体育活动埋下了运动损伤的隐患。”
于是,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运动能力为目标,衷梓铉为学生设计了系统的教学方案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希望为孩子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一组组小游戏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又在运动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
“我们非常喜欢衷老师的体育课,很开心,一点都不感觉到累,钟老师会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抓小鸡’,还会买橡皮擦作为奖励给我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对体育课的喜爱。
在三大球中,乡镇校园普及率最低的是排球。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的关云清出发前计划为即将支教的学校组建起一支成熟的排球队,当来到普安县南湖街道民族希望小学后,却发现学校从未开展过排球运动。
好在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关云清的建议下,学校第二天就备齐了十几个气排球,并在学校的一块空气上架起两张球网。场地虽然简陋,却让学生们得到了和气排球项目接触的机会。
学习气排球,学生们很积极。“我们刚学完发球、垫球,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隔着网打起来。一开始我只带低年级,每个班一周一节课。后来高年级的同学说他们也想上,就都带了。”关云清说。
让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的于佳鸣最高兴的是把健美操项目带到了学校。普安县盘水一小有一个专门的室内活动教室。于佳鸣每天下午带领三、四年级的45名学生进行课后一小时健美操社团活动。“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反应能力、基础跳跃、节拍韵律等方面的练习,每位小朋友的配合度和参与度都非常高,下课还主动询问下节课学什么。”
于佳鸣说,希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孩子们,也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带给当地的体育老师,让健美操以及更多体育项目在这里真正落地开花。
“音乐一响,我们就跟随着节奏舞动起来,心情很愉悦。通过舞蹈展现出我们自己的风采。”织金八小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体育舞蹈,便被吸引住了。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的历莹莹为学生们编排了一套充满活力的韵律操,也让更多男孩接触到舞蹈类运动。
“我能感受到孩子在操场上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就像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孩子眼睛发着光,我感觉他们在跳操的时候眼睛里也发着光,非常自信。”
“近一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教研工作送不出去也请不进来,教研交流机会很少。这次体育支教活动将对学校的体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影响,支教老师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打破了我们对体育的认识。以前我认为体育课就是跑步、跳高、跳远、篮球、足球,很局限。他们来了以后我才知道还有体育舞蹈、武术、气排球等多种项目。”织金八小校长肖云说,“从孩子们阳光灿烂的笑脸上,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孩子从体育中收获的快乐,他们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胡少辉带领青山第二小学武术社团进行武术训练
体育不只是身体的教育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左拐右拐,从普安县城出发,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把我们带到位于普安县青山镇青山第二小学。这是此次支教团去到的最偏远的学校。
学校不大,一眼能看尽所有的布局,一个操场加上两栋红色外墙的三层教学楼,容纳了全校6个年级多名学生。他们来自周围的村镇,其中留守儿童占了三分之一。
立冬已过,室外的温度已经不足5摄氏度。寒风中学生们穿着校服,在支教老师胡少辉的带领下练习少儿八段锦。
动作不尽标准,但精气神十足。当同行的记者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他们因为集中精力在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声呼喊上而顾不上寒冷。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套完整的少儿八段锦轻松自如、舒展大方。
“嘿!”“哈!”“哈哈!”学生们坚定而有力的喊声划破寒冷的空气,把一旁毫无防备的摄影师吓了一跳。
“你们的声音都快把老师的眼镜都震掉了,非常好!”穿着薄薄的黄色练功服的胡少辉用一句恰到好处的幽默比喻来鼓励学生,讲话时能看到他哈出的白气。
胡少辉是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四周前,他来到此次支教地点最偏远的青山镇二小,开启了自己的支教行动。
八段锦,是一种集中国古人养生智慧之大成的经典导引术,它动作舒展优美,功法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并与呼吸调节、精神修养紧密结合,具有塑形强体、祛病健身、愉心宜智、陶冶情操的功效。
而胡少辉教授的少儿八段锦,是由他的老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晓飞教授及其团队创编的一套适宜少儿习练的八段锦。它从少儿身心特点出发,融合刚柔相济、灵巧多变、攻守兼备的武术招式,帮助青少年强健身体、塑形增智、怡情励志。
“八段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塑形强体,更能帮助他们在习练的过程中逐渐感悟中国哲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胡少辉说,武术能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的增益,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这个偏远的乡镇小学,不乏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由家里的老人带大,因为有代沟又缺乏沟通,常年生活在一种相对孤独的状态中,不免有些自卑。胡少辉更希望武术能抚慰学生因亲情丢失带来的心灵缺失。
“他们需要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