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峨眉山下开一间小茶室安居,闲来上山
在峨眉山下开一间小茶室安居
闲来上山喝茶去
明明在峨眉山下有个小茶室,叫安之居。朋友到峨眉山来找她玩,只要空闲,她都会带着大家到山里的寺庙去喝茶。寺院的师父们大都与她相熟,平时也会下山到她的茶室来喝茶。
到山上喝茶,她一般会带自己的器具和合适的茶。出发之前她准备了一个竹篮,把需要的茶具装好,带了一饼老熟普,那天她要带大家到峨眉山伏虎寺喝茶。在寺院里,挑了一株玉兰树下,烧水、摆茶具、泡茶。快到中午,寺院的师父拿了瓶花给她,顺势坐下来喝茶聊天。
师父:“我自己插的,以为你要摆茶席呢。”
明明(笑):“我们凭实力喝茶,不弄那些。”
师父:“什么叫秀色可餐?那干嘛来我们这山里、这寺院里、这玉兰树下喝?在你屋喝呗。”
明明:……
“她们就是这样,总是怼我。太熟悉了,师父们都很会思考。”
这段时间,流行全民摆地摊,明明也到峨眉山下的峨秀湖去摆摊。照例是带好自己的百宝箱装茶小篮子,到湖边找一块高一点的空地,自己把摊支起来。茶席前放着她自己用毛笔写好的一张纸:手工冲泡十年普洱茶,今天你喝茶了吗?她请过路人喝自己冲泡的老茶。
她说挺好玩的,也是训练自己,全程跪坐在垫子上,茶泡完,她也一直保持,竟然坚持下来了。人来人往的公园里,气场纷乱,她也想试试,能不能专注在自己的茶里,泡出满意的茶给过路的人喝。
别人觉得,好诗意好浪漫,可这是明明的山居日常。
开茶室,学茶,路远且长
明明是峨眉山人,峨眉山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养物养人,最开始她开店做金丝楠木、佛珠佛像,后来厌倦了,年,想着开个茶室吧。
茶室在峨眉山秀湖大道,两间独立的街边小铺,上面是住家户。那会儿,对面是一片树林,周围安静,她买了口大石缸和植物在门口,没事就坐在石板上吃东西。那时候的客人大多是熟客,还有寺院的师父,也不冲茶,就冲着她这个人,他们自己来茶室,自己泡茶,有时帮她买吃的来,帮她干活,大家坐在外面一起吃东西、泡茶。
那个时候,明明觉得,喝茶嘛,冲泡给你喝就好了。那年七月,她的朋友带了几个朋友来,她说好朋友来了,我们喝一点好茶嘛。茶架高处两饼茶,那是她店里最好的茶了,她给朋友们泡了一款熟普、一款生普。其中一个新朋友,自己带了一款生普,撬开泡给大家喝。“我看也没什么特别,但是一喝下去,真的,那个茶香就在我喉咙里香了一两个月。”当时那位朋友并没有多讲话,只是泡茶,明明对茶行业也不懂,对她泡的这款茶感兴趣,后来才知道,这位是在上海、云南茶行业非常著名的陆洋老师。
一泡茶征服了明明,这位老师走了,她想了那款茶两个月,每天泡来喝。临近冬天,也是一个朋友来,明明带他上金顶,那个时候外面下着雪,她在山上把票定了,决定去上海找老师学茶。
从峨眉到上海,路上几近波折,到了直接上课。第一天,喝了十三款熟茶,从新茶到老茶,从等级低的到等级高的,一直喝。到中午,明明已经快撑不住了,去楼下便利店买了冰糖,直接嚼碎吃了两把撑过这一天,第二天,又开始喝生茶,边喝边跟着老师系统学习茶。奇妙的缘分,就这么开始,从年,峨眉到上海到云南,明明开始了她的茶路。
老师给她上茶课,也会给她讲很多古典文化的知识。疫情期间,她每天在家背《茶经》,背到第四章了。“老师对我来说,像是:不管我怎么学,就像孙猴子在如来佛手掌,老师永远走在你前面,像是明灯。我嘛,我只敢说自己是个茶童。”
到山里去,到寺院去
明明的家在峨眉山海拔米左右的地方,农夫山泉水源地,在她家可以看到万佛顶,听到金顶的敲钟声。峨眉山里,很多人家房前屋后都会有茶树,有的是茶园,也有野放茶树。她回忆小时候,一大早起来,妈妈在火上烧一锅热水,倒在瓶子里,装一些老鹰茶,家人们提着茶水就去山里干活了,有时候忙了,就吃茶泡饭。老鹰茶是很多四川人儿时的味觉记忆,毛豹皮樟的嫩枝嫩叶晒干后做成的,因为叶片是椭圆形,面绿背白,当地人也叫它白茶。小时候放学,去山上挖野菜,到山里面玩玩,就是她印象最深的娱乐活动。
这些年,不去外地的山里,她就在峨眉山转,峨眉后山,山脊山坳,走多少次都不觉得烦。走山坳,清音阁、洪村坪、九十九道拐、九老洞(峨眉山的财神洞也在那里),然后华严鼎、洗象池,到雷洞坪的灵觉寺、太子坪,到金顶。走山脊,从万年寺直接走,爬上去是息心所、华严顶,到洗象池,所有的路在华严顶汇合。
峨眉山中长大,明明对佛教寺院很熟悉,也亲近。这些年她的旅行路线,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福建普陀山,不自觉地形成了佛教名山寻访线路。年春节后,她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浙江宁波雪窦山大慈禅寺,后来的浙江佛学院女众部,做了半年义工,和比丘尼师父们吃住一起。
每天四五点起来做早课,刚去的时候,起床特别困难,诵经之后绕佛,她有一个星期,因为脚底凉,一直拉肚子。吃饭、生活都有严格的仪轨和戒律,这段寺院近距离的亲身体验时光,重新塑立了她后来的饮食作息和生活方式。如今明明生活干净、清简,规律,早午餐会多吃一些,晚餐尽量不吃。
学茶之后,她跟着老师到云南的茶山。走来走去,还是山里。去云南临沧老师的茶厂,到夕归村、凤庆县,到云南勐库冰岛寨,看到了年的古茶树,看到了真正茶的仓库、工艺。云南临沧茶厂,也是以前临沧的茶科所,所以留存了很多茶样,她去的时候是春天,四月底,云南特别舒服的日子,厂里正在做一款古树白茶,她从毛茶开始感受,压饼前的样子,在车间里看工人做茶,自己跟着阿姨包茶,大家都忙的时候,干脆就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烧大锅饭给大家吃。
“其实,这是了解普洱茶的过程,普洱茶是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大叶种晒青毛茶,一芽两三叶。云南的山有层次感,光照也充足,所以好的普洱茶的层次,也像连绵起伏的山峰。”
(去山里、寺院里的明明)
我去寺院就像回家一样
茶室刚做好,明明给自己做了块小木牌,上面刻着“安之居”三个字,穿上绳子,出门就会挂在包上。有年她去五台山,在塔院寺遇到一位师父,找他帮忙换了零钱,她从包上把这个木牌取下来送给师父,和师父说:“没什么给你的,这个牌子给你结缘,你到峨眉山可以找我玩。”后来也是奇妙,年,这位师父真的来了峨眉山,找到安之居,和明明一起喝茶。
明明经常会碰到有趣的寺院,有意思的师父,然后碰撞出奇妙的故事,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佛家师父,也是一起喝茶,她看到师父戴着眼镜,旁边有两个小翅膀,出家人通常比较严谨,而师父完全不一样。后来慢慢了解,这位老师成了她的皈依师父。这也和明明性格有关。她看上去和实际年龄不符,很像个小少年,随性敞亮,用四川话形容,“耿直”。看她泡茶,也特别不像姑娘,手法开阔利落。遇到对味的人,就拿自己的好茶给大家喝。
有时和师父们一起喝茶,明明会请他们解答自己平时看经书的一些疑问。师父们喜欢喝茶,不会过多在意茶泡得好不好,他们更在乎茶的洁净,在乎选茶、准备、烧水的过程。
有时和师父们一起拜山。有一次拜到峨眉山初殿,她帮一位年龄小的师父背书包,就跟着她们,从雷洞坪一直到金顶。小师傅身体不适,却一直坚持跪了上去。“我在后面一直陪着她,看到她每次磕头,但凡发现一只蚂蚁、死去的小虫子,都不杀生。当时我就在想,真正学佛的人,不是每天挂着念珠念念有词的,而是力所能及做一点微小正向的事情。”
她说现在去寺院,就像回家一样。
这些年行走中国佛教名山,见过一些有自己见解的师父,先学佛、再学茶,她觉得受益,“可能会更坚定、更信吧。”明明喜欢“信”这个字,很多时候她交朋友做事,靠的都是“信”,信茶、信佛、信人。
峨眉山是绿茶产区,明明和她的安之居,在这里算是比较另类。刚开始三年,她总是觉得,就这么待着就可以了,没什么营业状态,也没有茶单,大家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后来在朋友们的“规劝”下,慢慢走上正轨,可还是有自己的要求。来这里喝茶的客人,不能抽烟、不能在茶室吃味道比较重的食物,不能带宠物。大家都能接受并喜欢,因为这里清净,而且能喝到上好的年份普洱茶。
茶舍开到第四年,明明更放松了、也更从容了。以前出门,她总是担心,万一有人把她门口的花、大水缸搬跑了怎么办啊,现在完全不在乎了,“爱搬就搬走吧。”
这也是她学茶的第四年,她一直记得第一次学茶时老师告诉她的话:“学茶这条路,路远且长。”
慢慢学,学到天地开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