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佛派发扬人洪照成,代师打擂三战三胜
曾经的流浪孤儿靠一身天赋成为武林宗师,在佛山擂台上连胜三场,拳法在村里传开流传至今。
他的徒孙曾为了发扬传统武术,在一帮东洋人面前使出力量多达磅的寸拳,又用一分钟时间打出拳,直接打破世界纪录。
他就是“洪佛派”的第六代掌门人,“白毛照”。
“白毛照”,原名洪照成,出生于年(清朝同治年间),是广东省新安县松岗洪桥头一户贫苦人家的孩子(如今的深圳宝安区洪桥头社区),天生微微跛脚。
6岁那年父母双亡成了孤儿,举足无措之下,沿路乞讨,独自流浪到佛山的何家村,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吴通。
吴通,江湖人称“白毛通”,是“洪佛派”的第五代掌门人,此时的“洪佛派”与如今海内外拥有10多万个学徒相比,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小众拳法。
在此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洪佛派”的起源与传承。
话说多年前,清廷火烧少林寺,洪熙官凭借一身超群的武艺突出重围,这过程就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年的电影《新少林五祖》。
洪熙官从少林寺一路逃到了广东,随后自创“洪拳”。在逃往途中,其中有一处落脚点是一位有钱的弟子的家里,这弟子叫李祖宽。
李祖宽酷爱习武,洪熙官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他。可洪熙官是反清复明的朝廷钦犯,在洪熙官走后,官兵盯上里窝藏钦犯的李祖宽。
李祖宽为了躲避官兵逃到了广东的八排山青华寺,随后削发为僧,成了云弥和尚。
那天,云弥和尚在寺里练武,忽见天空有两只老鹰在打架,略有所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自创“拨香樁掌法”,也称“佛掌”。
后来云弥和尚将自身的洪拳与佛掌相融合,就有了“洪拳佛掌”,简称“洪佛拳”。
在多年以后,云弥和尚下山云游,将自身所学传给第二代掌门黄永基,随后历经百年,由第三代掌门李宽同、第四代掌门何道旦,传到了吴通“白毛通”手里。
传了那么多代,“洪佛拳”虽好,却仍是寂寂无名,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言归正传,50多岁的吴通见与洪照成有眼缘,于是将洪照成带进自己的武馆里当杂工,他的武馆里学徒不多,为了提高收入他还兼职一份帮人看赌档的工作。
洪照成对于习武是天生的喜爱,每次吴通在教拳时,洪照成闲暇之余都会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晚上下班后,再到安静的地方偷练。
不得不说,洪照成是个练武奇才,没有任何根基、没有师傅的指点,却能自学成才。吴通发现后颇为惊艳,让洪照成在众位徒弟面前露了一手,竟是技压全场,在场的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随后洪照成正式拜师吴通,吴通视洪照成为传人,倾囊传授,洪照成的武功境界一日千里。
但此时的吴通已是年迈,能教的本事不多,更多的还是靠着洪照成异于常人的习武天赋。
那时候有“踢馆”的习俗,也就是武馆之间摆擂台较量,吴通派出洪照成代师赴约,擂台之上连战三场皆胜,洪照成一战成名。
洪佛拳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它以左手为尊,以快打慢。寻常人用力之时,多会更侧重右手,因此往往会吃左边的亏。
由于他与师傅吴通头上一样的位置,长着一撮白毛,因此不仅继承了吴通的衣钵,还继承了他的外号,江湖人称“白毛照”。
多年后,吴通病逝,但他始终认为洪照成能跟进一步,于是在临终前让洪照成处理完自己的身后事,就到肇庆鼎湖山寻找师叔罗隐。
洪照成遵从吴通遗愿,不远千里来到罗隐跟前学了4年功夫,这四年时间他不仅尽得“洪拳佛掌”的精髓奥义,还跟着罗隐学得一身医术。
学业有成的洪照成带着一身本事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洪桥头,在此也发生了一件趣事。
作为武痴的他,在路过邻村一个武馆时,驻足了整整一炷香时间,这等明目张胆的偷师在武林中可是大忌,惹得武馆里十来个年轻学徒冲出来围堵他。
不管洪照成如何谦让,对方都不依不饶,眼看自己将面临一顿暴揍,洪照成先发制人。
施展出灵巧的步伐,游走在这十几个人之间,或拳、或掌皆一招制敌,一会儿功夫,就把全部人打趴下了,一时间洪照成在附近开始小有名气。
得知洪桥头有个武艺超群的年轻人,附近的武师纷纷上门挑战,在不断应战的同时,洪照成的名气也愈来愈大。
那天,同村的富户红连贵,挑着一担大米登门拜师,这是洪照成的第一个徒弟,从此洪照成的“洪佛派”武馆开始营业,武馆里头,一边是学武的,一边是中医馆。
正值动荡年间,能有一身好武艺傍身无疑是增加自己的存活几率,洪照成又是有名气的武术家,因此附近的村民纷纷慕名而来,自此以后,洪桥头村民多数都会一点“洪佛拳”。
学拳受伤那是在所难免,中医馆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洪照成的跌打损伤药极为有效,因此除了学员会找洪照成医治,附近的村民有时候也来这儿治疗。
有时候遇到困难户,洪照成照样医治,除了分文不取之外还另外赠药,赢得极佳的口碑。
武馆有三大重要收入,其一就是收徒收学费,其二是中医馆为人治疗跌打损伤,其三便是舞狮了。
“洪佛派”的舞狮也别具特色,一般别人的舞狮颜色多是红色或者黄色,多数在喜庆时出场,比如金榜题名的时候、店铺开张等等。
而“洪佛派”的舞狮是黑色,狮头特别凶悍,更多时候是在为有需要挡煞的人出场,虽然这种场面相对少一点,但会为此付款的多是大户。
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洪照成开始置办房产,并娶了文氏为妻,生下三个儿子,洪善宝、洪银树、洪耀宗。
大儿子洪善宝最有习武天赋,比起洪照成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洪照成眼里,洪善宝是最有可能继承自己衣钵的人。
可洪善宝学得父亲的“洪拳佛掌”之后,仍旧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见识一下别人家的拳法,于是来到东江,拜在当地最有名气的一名武师门下。
没几年洪善宝就将师傅的功夫学得七七八八,但他认为师傅教自己的东西有所保留,为了师傅的绝技,洪善宝却走上了不归路。
那天夜里,洪善宝偷袭师傅,师傅知道洪善宝在逼他出手,先是一阵忍让,可奈何洪善宝武功确实厉害,无可奈何之下,师傅发狠使出绝学,打中洪善宝。
洪善宝虽嘴角流血却如获至宝,但当师傅要为其拿药,他却颇为自傲,认为家里也有,不肯接受。师傅非常认真地告诉他,被自己打中的拳,只有自己的药能解,让洪善宝乖乖吃下,可洪善宝依旧不肯。
回家后,洪善宝伤势日渐严重,师傅还带着汤药来到洪善宝家,洪善宝还是没从。本以为挺一挺就过去了,毕竟自己年轻,谁曾想洪善宝的伤情急转直下,没多久就离开人世。
对于洪善宝的死,洪照成悲痛欲绝,家人曾几度要去找洪善宝的师傅,要讨个说法。可洪照成是个讲道理的人,他深知作为师傅每个人都会留一点后手傍身,并且人家多次劝洪善宝吃药,还说明了情况,只因洪善宝宁死不从,也算咎由自取。
年,出于种种原因,56岁的洪照成背井离乡,落脚香港,在筲箕湾开武馆收徒,后来又搬迁到湾仔的太原街。
由于二战期间,为了躲避战乱,洪照成再次搬迁武馆,在元朗屏山的邓氏宗祠传授洪佛拳。
年6月,洪照成病逝,享年79岁。“洪佛派”由小儿子洪耀宗继承,成为“洪佛派”第七代掌门人
洪照成生前在洪桥头传授的弟子,将洪佛派保留下来,代代相传,全村有半数人参与练拳。
70年代,洪耀宗与时俱进,将“洪佛派”改为“洪佛派国术总会”,原本“掌门”改为“会长”,从此洪佛派开始传遍大江南北,海内外学次拳法之人多大10来万,至今已传到了第十三代。
在80年代,第八代传人洪锦培,为了将洪佛派发扬光大,在洋人电视台节目的见证下,以磅的力道击出一记寸拳,又在一分钟打出拳,两项皆打破世界纪录,江湖人称之为“闪电手”。
14K“闪电手”洪锦培的江湖故事,一分钟打出拳成为世界纪录
洪佛派到第六代掌门洪照成为止,每个掌门都留下了自己的一生所悟。
第一代掌门李祖宽创立“洪拳佛掌”,第三代掌门李同宽创“八仙醉拳”,第四代何道旦改良“十二桥手”为“十四桥手”,第五代“白毛通”独创“四仿拳”,而第六代的洪照成则是创立“四大跛拳”。
如今这些拳法皆流传于世,在年时期,洪佛拳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排起了名为《拳拳之心》的微电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