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发现一窝奇怪的鸟类,身份之谜被揭
最近,在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的潮河湾景区湿地公园里,当地工作人员在维护树木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窝奇怪的鸟类。在湿地的芦苇丛附近,有一阵细细碎碎的声音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起初,他以为是老鼠,轻轻地掀开芦苇丛的时候,它竟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鸟巢。
鸟巢中有6只小鸟,个头不大,看起来像是一群小鸡仔,但羽毛蓬松,头部怪异,嘴巴更大更细长,长着锋利的脚爪,眼神十分凌厉,与小鸡仔的差距比较明显。工作人员查看了巢穴的四周,发现散落着很多老鼠的骨头,还有一些未吃完的死老鼠。
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种猛禽,但具体是什么鸟类,工作人员却说不上来。为了不惊动它们,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芦苇丛复原。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野生鸟类,工作人员请来了动物专家,经过专家的辨识,这种奇怪的小鸟的身份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原来这真的是一种猛禽,学名叫做草鸮,是猫头鹰的一种,因为其面部特征与猴子十分相似,也被民间俗称为“猴头鹰”,也被叫做猴面鹰。目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早在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是一种十分珍稀的鸟类。
此次在该湿地公园一次性发现了2只成年猴面鹰和6只幼鸟,说明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有适合猴面鹰繁殖的条件。
猴面鹰长相喜人,脸型呈现心形,体型硕大,实力绝佳。
猴面鹰是猫头鹰的一种,体型较大,成年个体体重在1到2斤左右,别看体重不是很大,但翼展却很长,完全展开的情况下可达1米左右。有着极其锋利的脚爪,是猫头鹰中比较凶猛的一种。
最惹人注目的是猴面鹰的长相,它的脸型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心形,十分有趣,整体面部特征跟猴子的面容十分相似,因而得名猴面鹰。当然猴面鹰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对圆圆的大大的眼睛,研究表明,猴面鹰的眼睛内的视锥细胞是人眼睛的八倍以上,有着超大的瞳孔,感光能力很强,视力绝佳,还有很好的夜视能力。
养娃态度根据猎物的数量决定,猎物多了多生,猎物少了少生,猎物匮乏的时候公猫头鹰会抛弃妻儿
猴面鹰主要栖息在灌木丛密集或者草原地带,主要食物是老鼠、兔子等啮齿动物,属于肉食性鸟类。猴面鹰的食物特性表明它是一种益鸟,对于控制农业害虫有很大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只猴面鹰就能确保方圆十里范围内的农田中不会发生鼠害泛滥的情况。
猴面鹰通常一年繁育一次,孵化出幼鸟的数量与当地的食物数量有关,老鼠多的时候会多生,老鼠少的时候则少生,甚至不会繁育后代。
正常情况下,养育后代的责任是猫头鹰夫妇共同承担的,特别是在雌性猫头鹰孵化幼鸟的时候,主要的捕食任务都是由雄性猫头鹰承担的,但当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公猫头鹰无法捕获足够的食物,会选择悄悄地独自离开。
在公猫头鹰远赴他乡寻求新的栖息地之后,雌性猫头鹰会独自承担起抚育责任,当然很可能无法全部养活所有幼鸟,最终会迫不得已选择较为强壮的个体养大,这也算是一种生存策略。
猴面鹰性情凶猛,在受到威胁或者饿极了的时候,敢于捕食老鹰
猴面鹰的性情十分凶猛,在捕食猎物的时候,如果遇见较小的老鼠会一口吞下,如果是较大的猎物会直接撕碎。猴面鹰对老鼠有着天然的“痛恨”,即使是在完全吃饱的情况下,如果遇见老鼠还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捕捉,在啄死之后暂时存储起来,等候后续食物缺乏的时候食用。
不过,猴面鹰的凶猛可不仅仅体现在捕捉老鼠方面,它可是货真价实的猛禽,即使面对凶猛异常的老鹰,猴面鹰也能够正面抵抗,甚至利用夜视能力出色的优势进行捕食。
在一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只老鹰盯上了一个猴面鹰的巢穴,为了保护幼鸟,雄性猴面鹰立马阻止了老鹰的行动,它凶猛的冲向老鹰,与老鹰争斗在一起。
老鹰虽然强大,但在保护幼崽的猴面鹰面前丝毫没有占到优势,猴面鹰利用爪子较长的优势牢牢地抓住了老鹰的身体,二者在一番缠斗之下,最终势均力敌,各自离开。
如果认为猴面鹰的实力就这么一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在白天发生的情况,如果说白天猴面鹰的实力如同三代战斗机一样,那么到了晚上,有了超强夜视能力的加持,猴面鹰的战斗力相当于五代战斗机。
到了夜晚,猴面鹰会清除巢穴附近的老鹰,入夜以后,老鹰一般都会呆在悬崖峭壁上的巢穴中休息,而猫头鹰则会悄无声息的在附近飞翔,由于其飞行速度快,且几乎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因此老鹰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在一个视频记录中,一只猴面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将两只老鹰捕食,而在这期间,老鹰完全没有察觉到猫头鹰的出现。
猴面鹰就是这么一种奇特的鸟类,不但是捕鼠能手,还是一种凶猛的猛禽,关键时刻还能与老鹰搏斗,甚至捕食老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