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油学子把爱撒在大凉山
百家号成都7月23日电(通讯员马乐米倍妮李妍)为了解四川凉山州地区的小学生的生活教育情况,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领,响应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服务社会的号召,7月15日,一批由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的14名学生自发组成的支教队——“情起蓉城,爱满凉山”三下乡支教队赴冕宁县泸镇开展为期5日的支教活动。队员们带着热情和知识,坐长途大巴来到泸沽镇。当地的孩子们怀着纯真和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好奇,通过几天的相处,大家已经变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并成了结下了难舍的情谊。
图为临行时和泸铁小学孩子的大合照
在开展支教的前期,队长姜康扬就与泸沽镇各小学的校长协商了支教的具体事宜,并督促各支教队员在出发前充分准备支教内容,其他队员做好后备工作及新闻稿等的撰写。出发前一天,队内思想达成一致:怀着真挚的爱,带去有用的知识。计划全队首先去泸铁小学校,每个人负责教一个班级。第四日队内分两拨,分别去有以教育拳击为特色的双河小学和以彝族学生为主的龙王小学,第五日主要是在泸沽镇围绕学生的家庭及学校生活进行调研。
支教的第一日,队员们首先和自己的班级及教师互相熟悉,并第一时间将各自准备的、各具特色的课堂带给了孩子们。
首先是队员马乐给五年级(3)班同学带来的国防教育课。课程内容是经过团队打磨的,主要介绍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国防知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课程开始,马乐向孩子自我介绍为“小马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解释“主权”时,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为譬喻,说明小到个人,大到五(3)班,再到整个国家,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课堂上,特别向孩子们介绍中国的国土面积为平方公里,并说明:领土安全,“寸土不让”,从小朋友们记住国土面积开始。凡此种种,不胜列举。
图为马乐向孩子解释“国防”的含义
针对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较薄弱以及各别发音受方言影响的情况,队内成员、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言语技术部现任部长吕滢滢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学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课。课上,吕滢滢先是向孩子们说明说好普通话的益处,然后从发音、声韵母、普通话与四川话发音比较,以及规范笔画、规范字形等角度切入,增长孩子们的说普通话及写规范字的能力。
图为队员吕滢滢的普通话提升课
有教孩子普通话的,也有教孩子英语的。队员们了解到泸沽镇的小学缺英语老师,小学生们基本没有上过英语课,便准备了认英文字母、记简单英文单词的课,并由队员王超向三年级的孩子呈现。
图为队员王超向孩子们教简单英文单词
图为队长姜康扬向孩子们讲评数学试卷时调板
图为队员李智福讲课时的风采
在体育课以及课后,支教队员和孩子们也会玩各种游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支教第一天结束后,有个叫曹碧岑的女孩邀请队员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来学校跳皮筋,李智福、何木果等人如约前往,课前女孩子们围着他们,教他们跳皮筋。
图为曹碧岑和队员清晨在校门口跳皮筋
孩子们总有玩不完的游戏,打沙包、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蹲萝卜、谁是卧底、打篮球,等等,队员们参与其中,玩着小时候的游戏,乐在其中。
五天的支教时光,队员和孩子们收获了一段难得的友谊,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得到了队员们的激发,队员的实践能力在支教过程中也得到充分锻炼。怀着真挚的爱,带去有用的知识。“情起蓉城,爱满凉山”——赴冕宁支教队做到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175.html